彭凤
重庆市璧山区御湖小学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语文素养中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但更注重于实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每个学生的多元才能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把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条主线,让“合作学习”真正“学”起来,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自我调控的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合作学习 学习效率
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新一轮课改的今天,合作学习尤为重要,它是语文素养中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重要体现。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方式。有人说,合作学习已经过时了,可我不这样认为,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存在过不过时,只存在于你是否使用得恰当。根据学习内容,恰当地使用学习方式,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习方式不在于花样,而在于实效。在语文教学中我就根据教学内容经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效果还不错。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效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合理分配小组和座位
为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应编好学生的座位,原则上一优一差由老师搭配,也可以由学生按要求自由组合。另外对全班学生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成绩、兴趣等因素。我在语文课堂上的分组是:每组人数为4人,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其中四人中有“一优二中一困”的学生,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适当调配,从中选出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各人的优势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都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提高合作的效率。我在小组学习中要求学生做到:1、合作学习时启动要快。教师布置了学习内容后,快速调转姿势,如果是同桌,就面对面看着,一人说,一人认真听着,谁先说,可以自己主动,也可以由小老师指定(同桌中,成绩好的一位为小老师)。如果是小组,由小组长指定或自己主动,都不许推来推去。2、注重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说者要认真说,听者要用心听,不要打断说话人的说话。等别人说完之后,可以指出不足,,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懂之处,可以共同查找资料,探讨问题。3、转换要快。就是说,合作学习结束后,赶快转入班上交流。要求学生迅速安静,认真听同学发言,或积极参与发言,专心听老师评讲。
三、 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该注意适当的选择。
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学习中,设计问题非常关键。问题不能太大、太难。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太难,学生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能太小、太易。太小,学生一会儿就解决了,又会没事干;太易,又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那么怎样将合作的内容选“准”选“精”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选择合作内容时,应遵循以下三原则:1、模式性。即在以前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如:识字教学的那几个环节,学生已较熟悉,就认真有序地合作完成每一步骤。2、水平相当性。即教学中需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的疑问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3、可协作性。即教学中的有些问题本来就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如:分角色表演、朗读、词语接龙等。
四、给足自主学习时间,学会提问
合作学习之前,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主阅读几遍课文和思考问题,进行批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入手进行提问,如:针对课题提问,针对文中关键的句子提问,针对文中的词语、标点等提问……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最终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才能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所得,谈出自己的疑惑之处。接着再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即使有不明白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教师的点评等,问题也能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五、控制合作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各小组对问题的讨论情况来定。太短了,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就结束了合作学习,这样是流于形式。太长了,大多数学生都搞清楚了问题,就会没事干,在班上玩,甚至聊天,我的做法是以八成小组完成任务为结束时间。
六、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学习差的总听别人在说,就会出现边缘人。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乐于合作,积极地去合作,教师要发挥激励评价作用,鼓励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尤其是组长,要养成自觉帮助后进组员的习惯,对有进步的学生和小组长多加星进行鼓励,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激励机制可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是激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的好方法。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合作得最好,给这一组以表扬。这样一来,不仅能激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小组内也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让学生达到主动合作的目的。
我在活动中,主要采用加票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讨论积极,交流主动,问题探究得好,班上交流也积极的组每人加1一3票,每周总结一次,纳入本周评星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小组、班上发言都很积极,效果很好。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每个学生的多元才能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条主线,让“合作学习”真正“学”起来,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自我调控的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I]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9-34.
[2] ?李彦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11,104-154.
[3] 李冬香.《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宁夏教育,2007,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