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陈意
[导读] 生成性教学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被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陈意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中心小学(护耳村小)
        摘要:生成性教学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被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发现、挖掘和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活跃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生成性教学以这种多元化的、高互动性、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方式,改变程式化、沉闷的传统教学课堂。给课堂注入勃勃的生机,对学生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 小学语文 教学过程 内容

        现阶段大部分小语文学课堂,学生往往都是随教师进行划分段落、分析句子,过程机械,且内容千篇一律。这样,小学生很少能有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而很多教师都是按照历经多年都不变的参考书或者教案向学生提问段落大意句子赏析和阅读思考,然后将答案报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将“标准”答案记在书上。这样主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积极思考和拓展思维的机会,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生成性教学模式以其独特形式打破了这一现象,引领学生自主思考,积极主动的挖掘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放、平等的教学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将学生的言行都控制在一纸教案当中,这就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机械。在生成性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首先打破这种课堂现象,创造开放、平等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改往日课堂绝对掌控者的形象,转为课堂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提出不同的想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例如在小学语文《凡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们通读课文并对凡卡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分析。为使学生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对文章要表达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教师带领学生着重阅读了最后一段。“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然后,教师想学生提问:“凡卡的信上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爷爷的地址,就这样将信投进了邮箱里。同学想一想,凡卡的爷爷能不能收到这一封信,凡卡的命运有怎样的发展?并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局。”学生们都被凡卡悲惨的命运所震撼,教师的提问使学生们不仅浮想联翩,很快就有很多学生举手发言。这样,某些学生认为凡卡因为偷懒被老板惩罚,重伤后的他不幸死去,结束了痛苦。也有的同学认为凡卡被有钱的好心人救助,离开了残暴的老板,和爷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有的同学认为爷爷虽然没有收到信,但是不忍心离开凡卡,就将凡卡接回家。
        学生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对凡卡的命运进行了不同的预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热情十分高涨。另外,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接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声音,准确、及时的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及时转变思考方向,引领全班学生探讨一个闪现的灵感,摆脱预设的、久而不变的教案,创造生命力十足的课堂。



二、丰富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所要展现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有时还包括着对某一时代的大背景或者某一现象的影射。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对很多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并不能深刻的理解。这时就需要发展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探索,丰富学生的知识。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呈现相应的文字资料或者播放相关视频,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西门豹》一课中,主要讲述了魏文侯西门豹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地方恶霸势力,禁止巫风的故事。文章由此赞扬了西门豹不畏恶势力,勇敢与邪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举动,呼吁人们摒弃迷信思想。但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这些浅显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先向学生讲述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让学生认识到迷信思想的愚昧无知,了解到邪恶势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由此更深的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与邪恶势力勇敢斗争的光荣。在《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教师可以像学生展示电影《小英雄雨来》,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影视作品深刻的感受当时的危机状况和雨来的机智,了解雨来的英雄举动。

三、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生成性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摒弃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将丰富有趣的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愉快、兴奋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文的特点就是精彩的故事,融合了巧妙的写作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文中的时代背景,对故事中的很多情节都缺乏直观的理解,因此学习时感到十分枯燥、晦涩。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这个场景便是生成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狱中联欢》一课中,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掌握并不难,困难的是如何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对革命的信心、对共产党的崇高信仰以及将生死置之度外、为革命战友着想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组合排演小话剧,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排演话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空洞的将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表现出来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试着感受人物的情感,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表演当中,并且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表演了交换礼物和唱歌两幕。在交换礼物一幕中,学生不仅要相互交换礼物,还要表演出在交换礼物时,狱友们会相互说些什么。唱歌时,人物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积极思考人物的情感变化,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
        在生成性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浅显的文章把握,开始能够领悟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并且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成性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被发现。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发现、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生成性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杨艳.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付海帆. 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性教学实施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王志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刍议[J]. 新课程(小学),2014,11:108.
[4]张碧海.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