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秋
(绥德县张家砭中学,陕西榆林,718000)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养育学生的品质和胸怀,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巨大帮助。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古诗词的内容、篇幅和难度大幅增加,在初中阶段做好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今后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改革方向,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性的提出教学优化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统一部编版教材的应用,语文教材在内容、结构和教学重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大量的古诗文,其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87%,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51%。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的国学经典,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只有认真剖析问题,研究对策,才能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教学朗诵为主,缺少还原意境的吟诵教学。
吟诵是诗乐传统的核心,是深刻体会古诗词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古诗词吟诵教学”是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重点内容,应在教学中广泛推广。但从当前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来看,“朗诵”诗歌基本都能够实现,但是在“吟唱”方面,却没有严格意义的落实。一方面,“吟诵”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能够达到规范性吟唱标准者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当前的语言环境已经让吟唱失去了应用的基础,所以推行起来比较困难。
(二)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体系不够系统。
古诗词教学不是简单的就诗词论诗词,从教学的本意出发,需要有全方面、多角度、分层次的系统教学[1]。既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简介、作品大意这些基础内容,还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评析、掌握古汉语常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程教学方法还比较单调,从结构上看虽然完备,但是对于古诗词自身的个性化、内在化内容没有展示,审美层面的互动性不足,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归根结底还是教学体系缺乏系统化思考。
(三)对于知识的内在把握不足,缺少文化背景的学习和思考。
古诗词作品中包含了文学、史学、美学等多学科内容,在其现实意义中也通常包含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对一部作品的把握,事实上是对于一段历史文化的学习,对于一种精神品德的体会,因此,要注重对于文化背景的学习和知识的内在把握[2]。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还存在对内在文化挖掘不深的情况,一方面是单一作品的文化背景学习和思考不足,另一方面是作品的横向关联思考不足,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有“断点式”的情形。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优化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以“学会”为标准,更要“致用”为目标,让学生记住古诗词、理解其表达内涵并融入到个人的品质养成中去。针对上述教学问题,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古诗词教学优化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吟诵”研究,还原诗词意境。
古诗词“吟诵”确实是一个难点,但其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不应被否定。在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中,应将“吟诵”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持续探索如何能够逐步的将“吟诵”带进课堂。笔者认为,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古诗词吟唱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可以通过搜集古诗词吟诵素材补充作为教学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自行制作吟诵多媒体视频。当然,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只要能够从价值认同的角度出发去深入探讨,必定会带来更好的教育结果。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课堂活力。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手段已经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单从古诗词教学的模块来看,预期效果还不够理想,大多的课堂都是沉浸在讲、读、颂这样的固定化程式。在激发课堂活力方面,一方面要完善课堂启发机制,即将教学的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呈现一个深度学习的课堂主线。例如,在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采用一连串问题导引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枯藤老树是怎样的景象?这是一批怎样的瘦马?你猜一下,问君何事愁天涯?”,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会发现,讲解一遍后不用背就能够记住全文。另一方面,要通过互动增加课堂的活力,例如穿插一些诗词辩论、进行课堂上的即兴表演等[3]。
(三)挖掘诗词内涵,注重背景学习。
古诗词内涵的挖掘也是遵循一定的内容规律,首先要了解作者的介绍、进行作品的导读、对课文进行详解,对重要的内容进行注释,再由教师评析到学生自主评析的过程[4]。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学习完诗词背景后,要鼓励学生去补充背景学习中的盲点,并由此发表个人对于诗词的感受。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作者李白具有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善于挖掘人文情怀,他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有密切交往,恰好二人性格又有诸多相似之处,闻此事便题诗抒怀。因此,这首诗中的抒情之意则更有其思、其想、其忧、其意。学生在了解了李白的生平之后,则更能体会这种切身之感。
此外,要高度重视古汉语常识的教学,一些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句式的掌握,会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表意,以实现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传播经典文化、培养学生优秀精神品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吟诵”研究、丰富教学手段、注重背景教学,不断进行教学优化,促进古诗词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雪美.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87-88.
[2]师向青.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J].文学教育(下),2021(04):72-73.
[3]林辉.通过创新古诗词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6):66-67.
[4]李宏专.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