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翅膀 遨游书海——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罗淑珍
[导读] 让小学低年级孩子爱上阅读,并在阅读中吸取营养,丰富文化底蕴,

        罗淑珍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省 龙岩市 364200
        【摘要】让小学低年级孩子爱上阅读,并在阅读中吸取营养,丰富文化底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们插上阅读的翅膀,傲游书海。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果能让孩子热爱阅读,并在阅读中吸取营养,丰富文化底蕴是高高的金字塔的话,那么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就是这座“金字塔”的第一块砖。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为孩子铺好这坚实的第一块砖就是为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使之遨游书海。近几年来,我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进行书香校园的体系化构建。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参与其中,颇有感触。现就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保量 —— 储备知识
        心理学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只要你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在活动中产生和丰富人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低,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由此笔者认为要放手让学生在课外自由地阅读,就必须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储备。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为提高阅读的能力和兴趣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如何让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因为有的孩子入学时只认识廖廖几个字,要让他们能进行课外阅读,首选的办法是 ——保量。为此,在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小学学习适应期之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名为“我是小书虫”的课外阅读表格:
    
        要求家长每天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按表格的要求如实填写,老师每周评阅一次并做好统计。
        第一周回收表格检查统计发现,全班50人,有七人没有做阅读记录;一人阅读量不超100字;6人一周阅读总量低于300字;最高阅读量为6400字,平均阅读量为1343字。这样的数字并不理想,特别是有七人完全没有课外阅读。但是万事开头难,于是笔者运用各种方式,确保孩子的阅读量:
        1.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开家长会,通过短信、微信或电话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记录“我是小书虫”的情况,对一些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及时在班级和微信群上进行表扬,对阅读不合格的孩子进行“内扶外引”。
        2.充分运用激励介质,只要每周孩子的阅读量超过1000字的都有“红旗”奖;评出阅读量排名前十五的为本周的阅读之星。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阅读的量得到了保证。到了期末,全班所有学生都做了阅读记录,最低周阅读量为655字;最高周阅读量为10896字;一学期人平均阅读量为4124字。有37人曾被评为“阅读之星”,43人曾获“红旗”奖励。
        二、乐看——激发兴趣
        课外阅读仅有“量”的要求是不够的,假如没有激发孩子内在的对阅读的渴求,只靠外力的强迫是不能持久的。所以要让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能持续,我们得想更多的办法。
        1.用心陪读,榜样激趣。
        老师、家长的态度会决定孩子的行动。他们就是孩子身边最好的榜样。若家长或老师没事就拿本书陪孩子阅读,并和他们分享你对书的喜好。精彩的地方读一读调他们的胃口;感受颇深时讲一讲你的心动。没事就来那么几句,我相信孩子们在长期阅读氛围熏陶下,不爱读书都难。
        2. 推荐读物,诱发兴趣
        挑选适合阅读的图书,让学生 “ 有米可炊 ” 。低年级课外阅读遵循直观性原则很重要,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能紧紧吸引孩子的眼球。所以一开始我让学生看绘本。一年级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不大,让他们马上开始读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书,只会让他们知难而退。而这些绘本,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为主,辅以简单的文字,即使不识字,看着图片也能猜出个大概来。如,《蚯蚓日记》《不一样的卡梅拉》《走开绿色大怪物》《好饿的毛毛虫》《我爸爸》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结合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图书,这样就更能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向学生介绍一本科学童话《小伞兵和小刺猬》;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学了成语推荐读一读《成语故事》;学了古诗《春晓》,我又补充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让他们吟诵。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3.分享阅读,巩固兴趣。
        孩子是最喜欢表现自己的。我会利用课前三分钟和每周一节阅读课时间,提供平台,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分享阅读成果。谁认为自己读了精彩的故事,留出特别的时间让他来展示;谁认为自己读的哪本书好,给他机会推荐好作品;谁想交流自己对哪本书的看法,全班争鸣一下也未尝不可。
        此外,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讲故事比赛,必读书目知识竞赛,经典诵读比赛,书香少年、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的评比等。总而言之,给予孩子展示的平台是阅读的动力。
        三、授法——提高质量
        低年级学生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
        (一)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1、图文并重。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的意思。因此,要求学生读过之后想象画面讲出主要内容。这样利用集体活动把读、说、听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
        2、读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教会学生默读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教师可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快速读出课外读物中的句子),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
        默读训练分三阶段进行:
        1、指读,动唇,不出声。——主要引导学生提高朗读速度。
        2、指读,不动唇,不出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速度。
        3、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逐步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极大的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做到“博览群书”。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是我们教学的新领域,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追赶时代,就得赶超课堂,跳出教材。“倘佯书海勤采撷,酿得百花成香蜜。”让我们致力为孩子们打造出一片绚丽的课外阅读时空,让他们在书籍的花海里尽情地去品味书香吧!
参考文献:
[1]曹艳红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实践研究》 《新课程:教研版》2018
[2]段宝敏.《体会汉语魅力 享受阅读乐趣——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教研版》2020
[3]杨静毓 《一年级学生课外起步阅读:以书为友,成功起步》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