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及反馈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魏正益
[导读] 一、整本书阅读及思辨性阅读的内涵和要求    (一)整本书阅读

        魏正益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    611230

        一、整本书阅读及思辨性阅读的内涵和要求
        (一)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包括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的阅读,本文谈论的是小说的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出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明确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1]
        任务群明确“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此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2]
        (二)思辨性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
习任务群,旨在“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3]对此,余党绪老师提出了他的看法,认为“思辨性阅读即理性的、反思性的阅读,目的在于获取知识或者解决问题”。
    在阅读目的上,“必须追求合理性或有效性,阅读结果可以而且应当进行是非对错的判断”,反对无限度扩张读者的权利。在阅读状态上,“是超越了感觉与情感的理性状态”。在阅读过程中,强调“反思的过程,以防范思维惯性与惰性带来的偏差与错误”。[4]
        二、实践过程及反馈
(一)篇章阅读
        每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章并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阅读中要求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技巧等角度赏析小说的局部章节,做好读书笔记,并进行交流、探讨。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疑问,老师要及时解答,对学生的阅读倾向,要及时引导。
有学生对第一章伏盖公寓的环境描写进行了分析:伏盖公寓所在的圣?日内
维新街,实际就是巴黎的贫民窟,破败、肮脏,即使塞纳河右岸的巴黎人也不愿来。生活在这里的是一群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平民,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如若奇迹不降临,他们将终身在此苟延残喘。这里的闭塞、酸腐与上流社会的奢华、糜烂,格格不入。这里就是拉斯蒂涅容身之所,当他见识了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内心滋生强烈的野心,可是现实的窘境却又逼迫他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内外煎熬,使得这位曾经淳朴的年轻人一步步蜕变。
        有学生对拉斯蒂涅在特?雷斯多和特?鲍赛昂太太的客厅之间读的巴黎法感兴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巴黎法”指的是上层社会的生存法则。它不是一本具体的法典,而是上层社会通用的准则。在巴黎,成功就是一切,“巴黎法”就是权力的钥匙,而金钱就是加速这把钥匙生成的催化剂。
(二)整本书阅读
学生习惯了感知—印证式阅读,对作品喜欢大而化之、笼统分析,动辄就
贴上思维惯性的标签。为避免这种现象,老师要鼓励学生摆脱感知—印证的桎梏,走向深度分析与合理论证,习惯于复杂的分析与论证,从而“获取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真相与真知”。为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特意设置了以下问题:
        1.浅谈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2.选取某个侧面人物探究小说金钱当道的主题;
        3.剖析拉斯蒂涅异化的根源及对我们青年的启示。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以问题为纽带,继续直面文本,在全文阅读和反复阅读中,继续理顺作品的人物关系、情节线索、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和求证作品的意旨,进行思辨性阅读。余老师认为“一部伟大的经典,其文本所能提供的心理空间足够大,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安放自己的精神;每一个学生,只要能沉浸在文本之中,必能唤醒和激发思想的动能乃至本能,思辨必能由此展开”。[5]
        针对问题1,可以从高老头和女儿的关系入手,进行理性分析。高老头靠在革命期间囤积居奇,牟取暴利而发家。当他拥有了大量财产,在妻子去世后,女儿便成了他的一切。他全力满足她们物质和金钱的需要,却疏于对她们的教育和做人基本道德的要求。高老头落魄后,女儿像丢垃圾一样对他不予理睬。此时,他唯一的乐事就是活在有女儿的幻想里,依然无怨无悔。为了女儿,他变卖了自己心爱的、妻子留下来的遗物,甚至把终身年金也赔进去了。一方无条件的付出,一方无底线的索取,高老头的父爱成为了一种泛滥的爱,有悖常理的爱,在毫无节制的奉献爱的同时,也滋生了攫取者理所当然的心理。所以,这种单一的、不计任何条件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父爱(爱)往往只能导致悲剧的产生。在当代“啃老”现象上,相似的悲剧还在重演。
        针对问题2,有必要回顾小说的主题。小说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很多学生对此的理解只能称得上囫囵吞枣,很少有深刻的体会。既然拜金主义在当时盛极一时,那么它必然将社会各阶层囊括其中,于是可以选择伏盖太太来佐证金钱当道的主题。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虽然高里奥的里眼角向外翻转,又是虚肿又是往下掉,他常常要用手去抹,她(伏盖太太)觉得这副相貌还体面,讨人喜欢。他的多肉而突出的腿肚子,跟他的方鼻子一样暗示他具备伏盖寡妇所重视的若干优点;而那张满月似的,又天真又痴呆的脸,也从旁证实”。[6]另外还写道“她晚上睡觉的时候便盘算怎样离开伏盖的坟墓,到高里奥身上去再生;她把这个念头放在欲火上烧烤,仿佛烤一只涂满油脂的竹鸡。”。[7]这两处情节,将伏盖太太见钱眼开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将她倒追高里奥的念头比喻为烤竹鸡,可谓形象又尖刻,生动描绘了拜金思潮下小人物的丑陋面貌和扭曲心态。
        针对问题3,对于拉斯蒂涅的刻画,作者不厌其烦,我们更应进行思辨性的阅读,追求阅读的合理性或有效性,防范思维惯性与惰性带来的偏差与错误。
        有学生这样评价拉斯蒂涅:来自乡下的小伙子欧也纳试图在巴黎开创他的“事业”。在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见识了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后,他决定用各种手段来向上流社会攀爬。“住的是破屋,想的是高楼”,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忍心压榨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虚荣又自私。在得知高老头的遭遇后,欧也纳处处流露出钦佩与同情。当时的社会就是如此,它没有为踏实苦读的人留一条康庄大道,偏偏又将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搬上舞台供世人观赏垂涎。
        有学生则明确批判拉斯蒂涅:穷奢极欲的生活,是拉斯蒂涅在踏入巴黎时,始料未及的。他和伏脱冷都自以为看透了社会、金钱、人情,不同的是,欧也纳在沼泽中越陷越深,而伏脱冷却背道而驰,走向另一个极端。初入鲍赛昂夫人府上时,欧也纳自认为了解了上流社会的潜规则——抓住一个女人就如抓住藏宝图。女人的确与金钱存在有机联系,但欧也纳同她们一样,都是金钱魔力操作下的木偶。
        两种评价截然不同,很容易产生思辨的火花。对于拉斯蒂涅的心路演变及最终的异化,我们还需要有更深的认识。除了金钱当道的大环境,小说中有个细节值得我们深思,“像一切有志气的人,他发誓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领去挣。但他的性格明明是南方人的性格:临到实行就狐疑不觉,主意动摇了……”。[8]这出情节,可以视作拉斯蒂涅最终异化的内在原因,心比天高,却从不务实,理想远大,却三心二意。当然,身处物欲横流的时代大潮,又有几人能够避免卷入滚滚洪流呢?毕竟,像屈原那样“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个例实在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
[1][2][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版 。
[4][5]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语文学习》:2016(7)。
[6][7][8]《高老头》.傅雷译.北京燕山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年3月第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