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秋蓉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沙坪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旨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树立进行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一种以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被道德与法治教师认可,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加直观情感体验,加强对知识点的深刻认知。
关键词:初中道德;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很多都是班主任来落实的,尤其是在农村的学校,班主任需要做的工作更加全面和繁杂,比如管理学生纪律、执行上级传达的新政策和工作安排、保障学生在校和放学后的人身安全等。从衣食住行到生活起居,都有班主任的参与,根据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班主任辛勤努力的工作、对学生的悉心教导,学校管理工作一定会有很大成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种感受:在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认真呵护她、理解他的时候,就算班主任严格批评了他,学生是愿意接受的。相反,假如班主任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信任,在学生心中没有威望,就算班主任的教育目标、方法和水平再好,效果也不能真正发挥出来。因为教师可以作用于学生,学生又可以反作用于教师,主要表现为:班主任的要求和指导,都通过学生情绪的催化和过滤。学生一旦无法接受教师的思想方法,无法构成信任,那么教育就可能会无效,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1]。
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化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也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才有可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支持学生的行为方式,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利用生活的细节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体悟知识,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态度亲切,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同时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不吝惜赞美之词,表扬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并且尽可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不对任何一个学生怀有偏见,树立平等、友爱的教育理念。同时要常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懂得自我管理。这点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当有的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差的时候,老师或其他同学通过暗示,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表现出松懈态度时,出于爱和责任心,要从学生自身心灵角度出发,对学生采取爱的教育,从生活上关心她,逐渐感化她,从而培养感情。这样她的想法会逐渐改善,德育教育也会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创设情景开展教学
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只有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例如增加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并对其加以合理应用,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思考,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感知教学内容。也可以在小学课堂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情境中体验本课教学的相关内容,学生在情境中便会产生强大的情感共鸣,对自身或者他人的行为进行思考,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2],让学生真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
遵守社会规则,并在潜移默化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在课后时间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课程教育,不应当只拘泥于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可以留作业让学生在家为家长分担家务,或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他人,又例如开展春游等教学活动,学生会通过与同学间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在心灵上的互相安慰多层面体会到集体带给自己的温暖与力量[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更能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生活的规则,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四)融入生活化理念展开教学评价
现阶段大多数学科都以卷面作为学生的唯一评定标准,但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在生活上的应用更能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融入生活化理念开展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会积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参与知识学习的自信心,将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来获得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更为真实有力的事实依据[4]。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旨在用生活化教学组织本学科教学内容,使得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步优化发展,教师想要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应当帮助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与情感体验,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知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言行举止,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5]。
参考文献:
[1]李媛.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合肥师范学院,2018.
[2]冯建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48.
[3]胡婷婷.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2020(24):221-222.
[4]林敦琴.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漫谈[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辑)[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2.
[5]王琳.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