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华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苏桥镇中学,河北省廊坊市 065800
摘要:在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生命观念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现象等,使其掌握生命的规律,学会珍惜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重要性;生命意识
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可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物,了解生物所具有的生存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可保证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同步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利用生物实验、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伟大,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保证学生能发现生命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能了解并尊重生命,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而这值得每个人珍惜和尊重。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较为严重的叛逆心理,经常会产生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想法。出现这一想法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未能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可贵性。初中学生的生理正在快速发育,其速度远远超过其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发展速度,身心发育的不协调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较多的问题。加上当今社会上存在非常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身心带来较为严重的腐蚀性作用。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在生物课堂中加入生命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生命间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充满生命活力、拥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化人才。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中的渗透方法
(一)借助课堂渗透,激活学习热情
初中生物的教学场所就是课堂,课堂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1]。为了保证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就应当深入分析和探究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设备、素材等改进和完善教学环节,加入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从根上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生物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对生命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时,教师就可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将环境影响生物的生理、形态、分布等相关知识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来,使学生能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将会适应各式各样的环境。而这可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会到生命的坚强,逐渐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教师还可加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如石头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花等。这些场景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还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伟大,懂得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
(二)借助实验渗透,帮助学生理解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法的应用[2]。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这是当前生物教学中的必然趋势。生物学主要研究的就是生命的活动规律和现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非常多实验的学科,所有的生物知识都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实验与观察。因此,在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主题,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其在分析、观察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感知和了解生命的历程,使其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生命,从而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例如,在教学有关细胞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生物实验。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一个与细胞相关的动漫作品,如《工作细胞》。这一动漫作品就是将人体内的细胞拟人化,可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就可围绕着细胞开展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动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整个分裂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认识到人体内的细胞在为生命活动做出诸多贡献,应当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
(三)开展探究活动,拓展教学内容
常规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生物知识,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学习生物知识[3]。这样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和乏味,也难以将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就应当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发现环境、生命以及生活之间的关联,在体验、参与以及交流活动中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最终使其学会健康地生活、积极地生存。
例如,在教学“健康地生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开展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和预防遗传病、传染病以及癌症等疾病。在上课时,教师可开展握手游戏:第一个学生需要让自己的手沾满面粉,之后与另一名学生握手,最后看班级内所有学生都手上是否都沾有面粉。在这一预习中,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传染病所具有的传播特点,准确把握传染病的危害,因而懂得保护好自己,避免自己受到疾病的困扰和影响。在教学与急救知识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卫生室内的各类器械,带领学生参与到人工呼吸、包扎等技修培训活动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禁毒宣传,带领学生去了解和参观这些宣传内容,并在课堂中进行总结和归纳。将生命、生活以及生存融合起来,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使其日后不害怕面对疾病,即使患上疾病也不会抗拒治疗,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正确看待生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将课堂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等,增加生命教育的直观性;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孟冬梅.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赤子,2019,000(007):265.
[2]华宝玲.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家长,2020,000(005):P.119-119,121.
[3]陈泽远.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20,000(0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