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文本、巧设问题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思维能力          ----仁爱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2 Section C的阅读课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 黄 惠
[导读] 核心素养是新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开发文本内容和启迪学生思维
        黄 惠
        福建省福清市梧岗初级中学 350307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开发文本内容和启迪学生思维。英语文本解读决定着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通过展示型,参阅型和评估型这三类型的问题设计贯穿于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本文以仁爱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2  Section C的阅读课为例,阐释如何设计有层次有关联的问题,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品质,实现深度学习,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 深入解读文本  巧设问题  提升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下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四方面(王蔷)1。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中充分开发文本内容和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
一、文本解读的内涵及角度
        文本解读是对文本的浅层次、深层次和创造性地解读,理解文本的含义和文本体现的文化背景、现实意义等,教师从读者角度、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进行研究。教师需要从读者角度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文化体现等进行深入地挖掘,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文本阅读,按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进行预演,找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再从教师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教学目的的解读,找出教学思路和重点,从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张磊)2
二、英语深入文本解读为设计问题类型奠定基础:
英语文本解读三步骤:(一)读前,有效预习, 提前渗透 ,寻找突破口预测文章内容。(二)读时,关注文本内容与语言,步步深入,精心设计问题任务来完成(三)读后,及时加强对文本的巩固,提出创造性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扩展学生思维能力。所以说英语文本逐步深入解读为设计从低阶到高阶的问题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可划分为三类,即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展示型问题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找到教师预设的答案,浅层理解文本。参阅型问题拓展文本内涵,学生需要提取文本信息并能找到足够的信息来佐证答案。评估型问题用在阅读后需要学生用思辨方式看待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这三类问题由浅入深,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三、深入解读文本进行问题设计的案例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仁爱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2 Section C的一节阅读课,语篇主要介绍伟大作曲家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作者的写作目的向学生展示莫扎特做人做事的态度和充满爱心的家庭和睦氛围的重要性。初二班级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仍需要老师的多加引导。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读前设问,衔接文本
        1.联系生活实际,形成阅读期待
        读前环节设计的问题导入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启动先知,激活学生已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课的导入阶段,观看视频,学生已经猜到课文主角莫扎特的照片,询问学生还有哪些呢?部分学生说出了A composer. 。因为对莫扎特了解不多,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接着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学生根据问题观察并讨论,开始解决问题。讨论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关系,人物活动等,老师边与学生讨论边板书人物之间关系,紧接着开始First Reading,了解文本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一个知识框架。
1. Read the title and find out from which period(时期)that the author (作者)talks about Mozart.
   A. when he was a baby.       B. when he was a child.     C. when he was an old man.
  2. What kind of writing style is the article?  A. poem  B. novel    C. story    D. report
        接着教师展示一条只有时间没有事件的时间线让学生阅读莫扎特童年经历的背景知识,完成时间线。理清文本的时间线和情节线。             
(二)读中梳理文本,回答展示型问题
        1.提问事实信息,梳理文章脉络
        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梳理故事情节,我让学生划分三个段落并提炼每个段落大意如Part 1: General introduction (概述)of Mozart;Part 2: …; Part 3:....,构建整体文本框架。接着根据文本内容,提出三道有关联的展示型问题:1)How did he learn to play the piano at first? 2)What did he do to make his father change his mind? 3) What wonder things did he do at last? 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莫扎特超强的音乐天赋的事实性信息,凸显中心词wonder。借助鱼骨图将文本信息图式化可视化,形成结构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 品读语言,深层提问,发散思维
        参阅型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对写作特点、写作意图或文本中其他有价值的可以生发的关键点进行提问。因此,在细节阅读过程中,我适时追问了以下几个参阅型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1) Why did Mozart ask his father to give him a lesson? 2) Why did Mozart smile when he pressed the keys? 学生根据文本的事实细节和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得出合理有效的判断很快找到问题答案。
        此外,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中蕴含引申义、折射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成为有思想的评判者(梁美珍,黄海丽,於晨,陈一军,2014)3。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搭建在语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品味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词汇句型的使用,设计了如下问题:1)What kind of language is used to show that Mozart is a wonder boy?  2)Which sentence impresses you most?  3)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Mozart?学生通过寻读细节,找出作者用来描写莫扎特是一个wonder boy的词汇、词块和句子,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当时莫扎特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和作者对天才儿童莫扎特赞赏的态度。
(三)读后设问,活化文本,迁移思维
        1.拓展问题深度,发展心智思维
        阅读后的提问引导学生拓展对课文话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我设计的评估型问题如下:What makes Mozart a wonder boy, a great composer?谈论后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莫扎特持续不断的学习。最后引导学生得出Love, Talent, Learning是莫扎特成功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的事实性信息后,结合文本观照自身,发挥主体性与文本互动,结合已有认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加以综合分析评价,从低阶思维进展到高阶思维。
        2. 联系生活文本,迁移升华主题
        教师在解读语篇时要关注语篇的深层含义,即作者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基于教学内容,在课程中实现育人目标(梅德明,王蔷,2018)4。阅读后,学生在读完莫扎特的天才事迹后与中国古代王安石笔下的另一位天才儿童仲永的故事做比较,同样都是极具天赋的两位天才儿童,却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学生思考和总结。学生观看故事视频后思考如下问题:Is Zhong Yong a wonder boy? Why or why not?学生结合今日所学,辨证地看待仲永,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对仲永的人生表示遗憾,教师设计的输出是假设时光倒流,给童年仲永写一封信,分享今日所学的莫扎特的天才事迹和成功因素,并给童年仲永提建议。学生通过对比两位天才儿童的异同,并从两则故事中反观自身,实现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迁移升华主题,我们每个人若能找到心中热爱,并持续学习不放弃,奇迹也会发生,Find your interest and talent, keep learning and make wonder happen,达到育人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所设计的问题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只有当教师基于文本,深入解读文本,设计有层次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品质,实现深度学习,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六大变化之解析  
[2]张磊.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文本多元解读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36):51-52.
 [3] 梁美珍 黄海丽 於晨 陈一军.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梅德明 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