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京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职业中专
摘要:这个时代对中职学校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中职学校对中职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是中职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德育教育,这不仅是学校的发展需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通过语文来进行育人教学是我国教学历史上开发出的一条教学途径,其中一重要的切入就是“文以载道,道以育人”,教师分别通过讲解教科书中的课文和在学生进行写作时的教学来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打造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德育和技能两方面发展的人才。
引言: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年纪与普通高中生一般,这个年纪同样是中职生在学习这条路上十分关键的时期,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很重要,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发展。中职学校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最为关键和有效的就是语文教学,它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可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全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以文育人
一、中职语文在育人方面的发展
1、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因中职学生日后发展和当今社会的需要,使得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定位:人文性、思想性、工具性三种性质相融合。中职教育因教学方向不同,中职学生的专业性更强,因此就需要中职语文教师改变教学计划,更多的对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培养,让中职学生能够学会更多与其专业知识相关的语文知识。中职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和阅读方面的训练时,不能够再局限于对基本语言能力进行训练,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进行训练。从多方面吸收营养,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来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作者塑造文章人物时的审美观,让学生也可以通过文章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感悟,无形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陶冶作用。
2、中职语文培养学生德育的有利点
可供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进行选择的内容是十分多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最后进入到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都是经过了出版社多次挑选出来的优质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仅有利于中职生学习,更有利于教师培养中职生的德育。中职语文教材中添加了更多的有关于民族文化的内容,这就使得中职生在对课文和相关资料进行阅读的同时,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直接对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学生在对语文课本和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时,不仅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更可以拓展自身的视野,了解我国五千年的长远历史文化。学生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来激发自己的学习状态,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
中职语文教学材料中的隐含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以文育人”的策略
1、在课文教学中实现“育人”
中职语文的教学课本中,融入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元素,这就使得课本中的青春年华、生命真谛、人文情怀、处事美德等有关情感的文章就比较充分,还有关于职场哲思等文章进行点缀。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发现其中的有利于培养德育的因素,将知识的传授、思想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此,找准语文德育渗透的突破口,寻找最佳结合点,可以让德育教育突显出来,以点破面,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德育思想和素质。例如课文《卖白菜》中矛盾和心理冲突无处不在,文章一开头母亲就为最后的三颗白菜的去留所纠结,母亲的内心更是无比的矛盾,母亲的内心十分不舍,但因为物质条件所无奈。这段贫困时代的生活就是在无限的矛盾中被作者塑造,但却将母亲倔强、坚强、慈爱和信守诚信的伟大形象突显了出来。
2、通过写作实现“育人”
在中职的语文课文教学中,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这也是学生学习德育的一种方式,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来是将德育实践的过程。学生书写出优美、充满创新性、思想品德高尚的文章,学生本身就需要拥有较高的思想认识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将“文以载道”作为主题。中职生的作文常常出现贪图享乐、自私自我、读书无用论等问题,作文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人生观,思想修养,审美情趣的引导,自觉地渗透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作文命题方面要契合职中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写发自肺腑的作文,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进行导航。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引学生,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向往光明,摒弃黑暗。立意要真实高远,指导学生带着感恩的心抒发自己反哺社会的情感。
三、结束语
中职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发展相较其他高中生要更加重要,这时候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师就更加需要将语文中育人的优势--“文以载道”发挥出来,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能够慢慢的将德育发展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悄然变化,从而培养出当代社会需要的“文道统一”的人才,实现中职语文“以文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凤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以文育人”[J].考试周刊,2018(74):48.
[2]郭学道.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育人”的价值及实现[J].文教资料,2021(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