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二小学
833000
摘 要: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创新。特别是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小学语文学科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它对孩子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因为语文作为一门知识型学科,它在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能够塑造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处事态度。通过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老师的引导作用,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就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来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在慢慢转变,这也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正确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每个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还要求老师积极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只有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和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真正锻炼。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1.1教师引导意识较弱,效果不明显
作为塑造孩子意识和行为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引导孩子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但是针对当前的情况来说,部分老师还是会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讲授,在此过程中,老师对班里的孩子只一味地灌输知识,不讲究效率和效果,这就造成了孩子们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不仅会造成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局面,还会影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部分老师在进行课文《瀑布》的讲解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读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而不是说去引导学生进行自己心中对大自然中瀑布画面的想象,只是让学生为了学习而去学习,这会造成孩子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的培养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致,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1.2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受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影响,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自主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不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造成对知识掌握不到位,以及缺乏创新实践拓展的能力。例如,老师在进行《春天来了》教学中,一些孩子只会通过课文中对春天的描述的片段来判断春天该是什么样的,而不能够通过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去理解春天真实的模样,这就是孩子无法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表现,这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来说是不利的。
1.3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不到位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它集中了很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对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根据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成果反馈来说,部分学校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依然是按照为了培养学生而去培养学生的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这不仅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引导来说是不利的,它还会严重影响孩子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不利于转变孩子创新意识的转变,造成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低下,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学校在对小学语文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时,不能够很好地听取任课老师的建议去创新学校的教育机制,部分学校也不能够很好地落实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孩子培养方案的要求,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和部分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2.1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实现了学生兴趣激发的最大化,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去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长处。
从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发。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我与自然模块的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了解和掌握课堂书本上的知识,要通过一些新鲜的方式像PPT视频歌曲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他们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走进自然创新思维的目的。
2.2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和学习中的主题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班级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孩子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充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真正意义。这既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也能够让他们从自身出发,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去充分的探索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课文《燕子》时,可以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讨论有关燕子的生活习性,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和大家分享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还能够充分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当中去这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也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创新思维的培养。
2.3教学中“放权于学生”,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核心素养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课堂中放权与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小学语文老师也要积极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各个方面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课文《花的勇气》时,不能够只根据课文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要让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这个课文的题目来描述自己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会创新教学机制,从而形成学生对创新意识的重视和培养,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动性,以便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2.4教学联系实际,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对于小学教学方面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只有从实际理论基础开始,才能达到后期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孩子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孩子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都处于思维和行为的塑造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讲授《幸福是什么》板块时,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去回答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在学生回答之后,刘老师,联系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个过程不仅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去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联系生活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生活化的方法,课本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学习贴近生活的重要性,以达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
2.5鼓励学生去尝试和创新
学生成长的过程离不开老师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去探索,通过加深他们对于创造力的理解来树立创新意识,并在学生取得细小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这对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实践都是有利的。
3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展现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付小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下旬,2016,(7).389.
[2]孙平霞.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7).174.
[3]吴小兰.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