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初中语文随课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宋永兴
[导读] 随课微写作是基于当前高耗低能的语文教学情况产生的,

        宋永兴
        宁波科学中学 315336
        摘要:随课微写作是基于当前高耗低能的语文教学情况产生的,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存在两张皮现状。因此教师要能不断探索新方法,改变此种教学现状,改变语文教学方法,对其展开更多的创新,在对课文有一定的把握的基础上引导深入阅读,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随课微写作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课微写作;策略探究
        引言: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实施数年,但是基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教师仍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其更加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不能互为辅助,成为教师的教学难点。因此,教师要积极探寻方式方法,在教学中融入随课微写作的策略,使其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一、随课微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多年来的高考实践证明,语用能力十分重要,其本身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是在舍本逐末地教学,将更多的精力应用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追求教学技巧,反而忽略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反而没有更多的重视[1]。在语文教学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写作的方法、技巧以及对文字的应用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课时安排为一周两次,而这个课时量安排极为有限,远不能让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加上长期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的现状,使语文课出现高耗低能的现象。而随课微写作能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充分融合,能让学生在展开有效阅读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写作锻炼,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随课微写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做好选点教学工作
        选点是随课微写作的重要之处,在每一篇文章中都蕴含大量的有价值的观点,可以作为学生进行随课微写作的切入点。在实际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体知识,还有很多感悟体会类型的点,突出的是表达的方式和模式方面的训练[2]。因此,教师要能较为科学地、合理地帮助学生找出文中的合适的练写点,使学生能以这些练写点为写作的切入点,能针对某个观点展开分析,进而对其进行发散写作。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邓稼先》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两弹元勋的精神以及人格的悲壮美。对本文雅洁包含深情的语言美加以感受。通过活泼多样的形式对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有意识地训练。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这种文体一般用于记录人物的生平事迹,属于实用文的一种。而传记的特点就即“实录”,其可繁可简,一般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记叙。内容的重点就是写人物的学习、工作及其思想等。针对这中写作形式,教师可以以此为练写点,让初中生对选择在自己的熟悉的人物,对其进行全面的实录,达到一定的写作练习,在这种练习的过程中,初中生能更加留意的观察自己的写作对象,进而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将自己的观察心得付诸文字的能力,能有效锻炼其文字表达能力[3]。
        (二)对文本展开深入研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者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教学,还应教给学生更美好的思想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在写作方法跟技巧上的培养,同时还要对其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思维品质有更多的重视,要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研读文本,使其能对其中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的同时领会其体现的思想情感。能进一步对相关文本的写作方法和行文结构有所了解,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尽最大可能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使其对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提供更大的辅助和支持。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最后一课》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初向学生提问,使其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如“你如何理解‘最后’一词?”“从文章中的哪部分可以看出这是最后一课?”“在本文中的最后一课中,与平时的上课有何不同?”在学生对文章的大意进行初步了解后,教师将本文诞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更多的介绍,即对普法战争展开深入介绍,让初中生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能借着这段历史对本文内容展开更为深刻的了解。针对文中的“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这段描写进行更多的了解,对其在整篇文章的作用有更多的认识。还有文章中的两个“最后”,反复阅读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当时的复杂心情,对其沉痛有满怀希望的心情有更多的感悟,并且让学生重点研读韩麦尔先生书写“法兰西”万岁的整个过程,对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初中生就此展开写作练习,对自己身边的人物展开描写,通过生动的动作语言行为等展开描写,锻炼其写作能力。
        (三)设定随课微写作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写作的评价机制,要求重视修改作文的整体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能对此有充分的重视[4]。要设定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以便于初中生在观看老师的评价时,能对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有多有所了解,并能有针对性的改进。而教师要能采用合适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文质量加以评价,既能让学生从评语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又能对写作充满期待,进而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斯科特一行人在科考南极返程中不幸遇难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来的是坚毅、诚信、执着、绅士风度、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人虽然不能战胜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但是人的心灵散发出来的力量却能经久不衰地影响着更多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本课的内容后对其他的英雄展开描写,如玄奘等,以此来锻炼描写伟大人物精神的能力。
        (四)灵活运用方法展开微写作
        随课微写作的作文内容完整,短小精悍,其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写作锻炼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学生要能真正掌握一定的微写作技巧和方法[5]。在微写作中有很多写作的方法,其中最为简单的就是圈点批注法,有较强的即时性。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藤野先生》一课时,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的是是作者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的老师,课文中有关于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例,其中反映了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包括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等,反映其政治热忱、工作上研究负责,一丝不苟,认真求实的严谨治学态度。通过在仙台的生活情况了解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况,通过对匿名事件、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生的告别以及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等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等。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留意其中的重点描写,或最能触动自己的部分进行特别标注,并将自己的读后感进行简单记录,完成一定的微写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意识到随课微写作的重要性,要能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实际目标展开引导,使其能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其写作的思路能被不断拓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写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更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康连顺.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J].才智,2019,12:163.
 
[2]徐微.初中语文教学中微写作助力作文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11.
 
[3]冯大舟.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训练实践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62-63.
 
[4]宋旖旎.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8.
 
[5]黄德茂.农村初中语文微作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2: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