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 杜梦杰
[导读] 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
        杜梦杰
        滦州市东南都会幼儿园   河北省唐山市  063700

        摘要: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应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区域游戏活动的生活化,以创设高效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结合区域游戏的环境、主题、材料等方面的生活化,以满足幼儿的生活实际需求为评价标准,探究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区域游戏;生活化;幼儿园;教学策略

        学龄前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区域游戏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区域游戏是幼儿园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提高游戏课堂的效率,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应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区域游戏的环境生活化
         在现存的区域游戏中,为幼儿创设的区域游戏环境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和抵触感,使得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课堂效率低下,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区域游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创设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1]。一方面,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考虑幼儿的实际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需求和生活经验,使得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探索游戏的规律和区域活动的本质,以促进幼儿的生活化本领。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日常实际,组织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化,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区域活动的游戏空间。教师根据现有的区域游戏环境,规划生活化的区域活动环境,使得游戏与区域环境形成互动。在考虑区域游戏活动的方位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班级情况,将游戏区域的位置摆放生活化,将区域活动空间合理化,将动态游戏区域和静态游戏区域进行生活化的划分,以保证区域游戏活动的有序进行。此外,教师还应开发区域游戏的空间,在现有空间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教室内外空间的内涵和外延,以激发幼儿的区域游戏生活化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游戏素养[2]。例如,在区域游戏实践中,教师应将积木区和角色扮演区相隔离,静动分离,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利用区域游戏的墙壁和走廊,拓展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生活化的环境,以实现区域游戏环境的生活化。
        二、区域游戏的主题生活化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在传统的区域游戏基础上,实际生活化的游戏主题,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一,游戏的类型多元化。幼儿因生活条件、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游戏习惯的不同,对区域游戏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应在主题生活化的基础上,实现游戏类型的多元化,因材施教,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第二,区域游戏的主题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游戏主题的来源,根据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社会生活为依托,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游戏主题,以顺利开展区域游戏。第三,区域游戏主题应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主题的生活化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任务,在游戏主题中侧重幼儿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实现区域游戏主题的兼容性,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的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3]。

例如,在设计区域游戏的主题时,教师应以幼儿熟悉的家庭环境为根据,开展“过家家”的区域活动,将幼儿根据性格特征和游戏能力为基础进行分组,在小组内开展家庭式的角色扮演并分配角色,一名幼儿扮演妈妈,一名幼儿扮演爸爸,一名幼儿扮演宝宝,在区域游戏中模拟家庭的生活化环境,开展起床、吃饭、游戏、睡觉的区域游戏主题,在角色扮演中感受生活化的游戏,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的区域游戏营造熟悉、温馨的环境氛围。此外,教师应在区域游戏主题中强调幼儿的身心健康,在玩“过家家”游戏中,强调肢体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强调生理健康。在阅读区域游戏中,应渗透交通规则和课堂的纪律,从生活化角度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实现游戏主题的多元化和生活化,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科学设计区域游戏主题,以提升幼儿对游戏主题的熟悉感,在游戏中加强自身的生活管理和自我服务,促进幼儿在游戏主题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区域游戏的材料生活化
         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游戏材料是必备的游戏条件,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开展区域游戏,因此,教师应选取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材料,实施生活化的教育。一方面,收集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有限,接触的游戏材料较少。教师应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实际,收集生活化的游戏材料,以增强幼儿对游戏的熟悉度和认可度,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降低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应发挥游戏材料的生活化功能。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寻找游戏材料在生活中发挥的功能,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游戏材料,以尽快的融入游戏角色,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探究欲[4]。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废弃的一次性纸杯变废为宝,组织幼儿利用纸杯勾画壁画,并搭建纸杯塔,不仅拓展了幼儿的固化思维,还有利于创新幼儿的游戏意识。教师还可以将吃饭用的勺子作为北斗星,教授学生“方向和位置”的相关区域游戏知识。积木是区域游戏的必备游戏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积木的形状和功能,组织学生拓展积木的生活化功能,积木桌可以作为餐桌和学习桌,利用积木和雪花片等游戏材料搭建碗具和筷子,以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角色中更快的融入角色。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积极的发现生活中的游戏材料,自主探究游戏材料的生活化功能,在区域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区域游戏教学中,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游戏开展的基础,在多元化的游戏材料中,教师应组织幼儿积极探索生活化的游戏材料,以材料为依托,加强与幼儿的有效沟通交流,向幼儿介绍游戏材料中蕴涵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本质,有效引导并约束幼儿的日常行为,从而实现区域游戏材料生活化的教学目的。
         结语: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游戏主题,并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生活化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探索欲和内驱力,有效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保证良好的区域游戏效果,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并为幼儿的未来健康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萌. 试析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策略[J]. 好家长, 2019(50):18-18.
         [2]石绵绵.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策略探究[J]. 新智慧, 2019, 000(028):P.32-32.
         [3]吴美玲. 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有效策略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3):24-25.
         [4]张玉杰.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20, 000(00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