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冯亮
[导读]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冯亮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开展生活化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传授学生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生活化发展,这也是其被广泛应用到学校的主要原因。使用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素质和化学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理念;高中化学;应用
引言
        一直以来,化学学科都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自然学科,其起源于生活现象而又服务于生活。在该课程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该学科枯燥无聊,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而很容易对学科产生厌学心理。面对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秉持由简入难的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案例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削弱化学学科的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全方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概述
        生活化这一教育理论由陶行知提出,经过长期实践,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理念在教育过程的实施核心在于“生活”二字,主要是从生活出发,结合教学所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其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受知识和生活二者之间的关联。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化学素养提升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生活化教学环节,需要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其兴趣,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联系化学知识,感受生活与化学的联系,形成化学素养。生活教育理念最先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陶行知先生赴美留学后接触到了这一理论,将其改良并进行推广。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体的,生活本身充满教育意义,教育也离不开生活。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是指教育应与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不可脱离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探索,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相对被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的学习日常除了机械式的记忆就是放眼漫无边际的题海,学习过程相对比较枯燥。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话语权,其思维模式完全顺应教师的引导而变化,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对该门课程提起兴趣。而且,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学科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高考的需要,不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认为在化学学科学习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没有意义的,由此更加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二)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上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将课堂时间、大部分精力等,都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并未关注生活元素的渗透,致使化学与生活严重脱离。如此一来,致使学生能力培养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受制于课本开展教学,要不断引进一些优秀的生活素材,进而设计更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因为高中化学的很多知识点都比较复杂和抽象,所以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和接受课本上的知识,但是使用生活化素材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找到化学解题规律和思路。比如,学到“盐”的化学成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阐述2015年的强降雪事件,为了清理地上堆积的雪,很多地方都会使用盐,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更了解盐的成分、性质和作用等。


        (二)促成疑难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助力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对思考的问题产生浓郁兴趣,也为了让学生问题的思考、讨论、解答中获取至深体会,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积极促成疑难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对问题一目了然,利于学生由表及里的展开思考和学习,方可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知识、巩固化学根基。
        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讲解该章节知识时运用生活化方式为学生导入新知。例如,在生活中用煤火烧活水,水开时经常会溢出来,但水洒在通红的煤火上不但没有熄灭火苗,甚至还会向上窜出很高的火苗,请问这是为何?上述情境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能够瞬间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知识欲望,为深入教学做好铺垫。以“氧化还原反应”一课为例,教师可先为学生呈现以下生活常识,即将苹果削皮后放置一段时间,苹果内层出现生锈般的颜色。针对上述现象,学生表示都有亲身经历。此时教师可为学生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苹果中含有大量的铁,去掉表皮,果肉暴露在空气中,那么其中的铁就会被空气氧化,导致苹果变色。此外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传授生活小妙招,例如将苹果削皮后可将其放入淡盐水或凉开水当中,由此一来就可避免苹果被氧化。上述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三)结合生活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很多化学知识、化学原理都是借助实验的形式进行展示的,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得抽象的化学知识以可视化、形象化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下,对知识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结合化学实验内容,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中。
        例如在“自制电池”主题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相关内容,教师可准备柠檬、铜钉、小灯泡、铁丝、电线等实验道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属性不同的两个金属是可以当作电极的,同时也发现以柠檬为主的电解质溶液是真实存在的,这些物质只要合理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闭合电路、就可以构成所需要的原电池,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加深了解,从而看到生活事物使用的更多可能性,方可大大提升化学实验魅力、方可更好的在化学实验中有所收获。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面对海量的练习题目,常常产生兴趣低下的现象。对比,教师可充分借助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中,完成知识的巩固。同时,这种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水污染”这一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在课下对附近的河沟、河流情况进行调查,并指导学生对河流的污染形式、形成原因、主要物质等进行调查,并引导学生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理念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发展创新指明了新方向。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课程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转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固化态度,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完美蜕变。
参考文献
[1]莫然,周爽.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9):66.
[2]邵进峰.“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0(08):54-55.
[3]刘国良.“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第二课堂,2020(03):48-49.
[4]王莉.“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2020(07):123.
[5]韩美佳.“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下),2019(0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