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IM技术辅助城市轨道地下车站周边交通导改和管线切改工作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张昭午1 苏皖2
[导读] 摘要:了解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BIM周边进行交通导改和管线切改的应用目的、应用流程,应用内容。
        1.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了解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BIM周边进行交通导改和管线切改的应用目的、应用流程,应用内容。明确BIM单位的工作职责,确定工作标准,使工作有法可依,工作成果统一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轨道交通;BIM;机电管综;提高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周边在实际交通导改和管线切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周边环境复杂
        由于轨道交通工程一般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周边面临各种高压燃气管、中高压热力管线,自来水管等。给轨道交通带来较大施工难度;同时交通导改方案须根据周边交通环境和早晚高峰的时段进行确立,应具有前瞻性,满足公交和沿线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出行需求,确保不中断交通,将工程建设对市民和单位的交通影响降至最低。对于管线迁改量大、难度高的项目,目前在实现管线迁改对于后期车站上部的市政管线运营维护以及实现市政管线跟车站的管线无缝对接等方面存在困难。
        1.2涉及专业广
        由于地铁车站机电安装项目涉及十几个专业,专业多且各自为战,故车站的出入户管线很容易与周边环境的管线造成冲突。同时周边环境地下的管线专业较多,涉及到的产权单位较多,地下周边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前期进行管线切改的交涉和沟通工作十分巨大。
        1.3二维图纸的局限性
        管线切改现状图纸比较纷繁复杂,不够直观,且图面标注表示的并不完善。传统管线切改方案图纸分系统在建筑底图上单独绘制,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写作,必然存在各系统之间的碰撞,从而导致项目实施阶段出现返工、浪费和工期延误等情况的发生。
        2 城市轨道地下车站周边交通导改和管线切改实施BIM技术的意义
        利用BIM技术,可以更为直观的发现管线切改方案与现状管线间的碰撞问题,能够看到具体的干涉位置,通过具体碰撞点位置的确定,由各专业协同分析解决问题,达到优化设计图纸的目的。同时,可以利用BIM模型对燃气等高危管线系统进行危险源识别项标记,传递给施工单位,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利用BIM技术结合工期计划进行交通导改方案动态演示,可以直观高效展示交通导改方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3 城市轨道地下车站周边交通导改的工作内容和价值
        3.1 交通导改的工作内容
        根据设计方的交通导行方案搭建 BIM模型,分阶段模拟不同工况下的交通导行方案,应用BIM技术呈现施工步序,以动态模拟演示的方式展现,并通过分析车辆、行人的通行能力,辅助相关单位检查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沟通协调优化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3.2交通导改的工作价值
        服务重点是配合深化、稳定方案、辅助各方沟通交流合理性优化。将交通导改的实施依托于BIM技术,在三维模型上进行交通组织的预演与分析。对交通导改方案进行模拟,能形象的反映出车与路,与周围地形地物的关系,能给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辅助管理人员编制导改方案。使得项目施工过程对周边的影响最小、费用最低、效率最高,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4 城市轨道地下车站周边管线切改的工作内容和价值
        4.1 管线切改工作内容
        (1)利用管线切改施工图纸,包括电力、给水、排水、热力、通信、燃气等产权单位图纸以及物探图纸,建立电力、给水、排水、热力、通信、燃气、物探以及道路周边环境三维 BIM模型。BIM模型应与图纸提供的管道、管井剖面一致。
        (2)结合上述模型及土建设计模型开展冲突分析,召开 BIM 成果讨论会,由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项目直接负责人参会对 BIM 成果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BIM模型避让技术要求,管线综合排布遵循有压管线避让无压管线,小管线避让大管线,浅管线避让深管线,支管避让干管的原则。依据管线切改图对改移管线,标明管线类型“切改”
        (3)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及施工单位的现场勘测,完成BIM模型中危险源管线的标识,验证是否与相关的改移管线有冲突,并提前进行规避。
        (4)管线切改基于物探图的成果,添加各专业管线切改路由,待相对完善准确后,根据现场实际勘探结果,标识切改管线与现状和切改管线间的水平、垂直交叉碰撞,并提出修改建议。管线切改空间范围划定遵循先围墙外,再红线外,最后红线内的顺序,力争将管线对项
        目后期建设的影响降到最小。
        4.2管线切改的工作价值
        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切改模型搭建,目的在于利用三维可视化效果,验证原有物探图的准确性,以及改移后各专业管线间的水平、上下位置关系,是否存在碰撞。同时重点关联风险源信息,为管线切改和施工风险管理,提供直观高效的地下管线信息。
        5 总结
        传统的 CAD 叠图技术只能从平面位置指导管线迁改,空间位置不明确。在常规性交通疏解过程中因为没有经过交通流程模拟计算,在交管部门处常难以通过。因此可以利用的可视化、可模拟、精确性等特点,优化交通疏解和管线迁改方案。根据管线迁改避让原则和交通疏解方案创建 BIM 模型,管线迁改是地铁施工的前提,更是地铁施工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BIM模型成果可以指导具体的现场施工。
        BIM在地铁项目中已经逐步开始应用,并在信息化施工、合理布置施工工序、加快施工速度、节约工程造价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IM技术的应用使许多人看到了它的优势,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和BIM相关技术的引进。但随着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逐渐深入,对BIM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具备诸多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BIM技术人才成为BIM技术在行业全面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