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牟永良
[导读] 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需要,更是承担班主任使命的需要。
        牟永良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需要,更是承担班主任使命的需要。但是,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际问题的解决对策。基于此,对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德育教学
引言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开展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承担着大部分的工作量,也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一、初中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以及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正朝着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关注与培养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精英教育模式已经逐渐退出学校教育的舞台,细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他们的工作重点也由“教书”更多地转移到“育人”上。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既美好又叛逆的青春期阶段,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只有始终坚持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从各个层面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加强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真正地实现个人内在修养以及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当前教育趋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班主任教师所肩负着的职责与使命,更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一)缺乏德育教育渗透意识,班主任工作压力较大
        对于班级的德育工作来说,班级中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可以成为进行德育引导的契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与教学是一体的,教师要学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初中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缺乏德育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的渗透意识,认为德育和日常的教学、管理、学校各类活动是分离的,把德育教育工作割裂出来,往往仅仅是在班会课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这对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往往是教师反复在说、在强调,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有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是反复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还不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会让班主任觉得工作低效,影响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导致班主任工作压力过大。
        (二)学生无法理解理想化的道德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逐步完善的阶段,在这样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如今网络社会发达,更多的信息涌入,教师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学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如今的学生不相信过于理想化的道德标准,他们更信服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例如,对于“诚信”的德育教育,教师如果还在用古人“抱柱死”的思想观点企图去影响学生,只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初中生会觉得老师的德育教育是走形式,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进而信服一些不良的社会条文俗规,影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三、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改进班级日常管理的方式方法
        班级管理是德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加强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就需要改进班级日常管理方式方法。一是将德育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将其列入班主任工作计划,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开展。二是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初中生智力、能力水平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在班级管理的主要方面均可进行自主管理,自主管理与德育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学生自律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强化,可以提高其下一次发生的概率。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表现出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
        (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德育活动
        以往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因形式单一,使得学生无法成为德育教育的受益者,甚至对德育教育的开展产生反感心理。鉴于此,为改变上述现状,让学生接受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应重视对多样化德育活动的开展,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德育氛围,进一步促进德育活动的全面开展。首先,班主任可以立足于初中生心理状态、个性特点等,组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期间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并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如在班会时开展“做良好公民”主题情景剧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为学生构建良好德育氛围。同时,班主任可于课后阶段组织学生共同绘制德育黑板报、宣传画册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最后,班主任可以开展“班主任助理”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的主人是自己,而要想构建自主、自治、民主的良好氛围,除了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之外,还需要学生自己做到自律、自治。
        (三)加强家校交流,延伸德育工作维度
        班主任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要监督者与引导者,但教师的教学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绝不是仅仅依靠班主任教师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也不只是局限于学校教学的范围之内的。因此,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延伸德育教育的范围,作为班主任教师应该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做到学校、教师、家长一同努力,从学生生活的各个维度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与修养。
        (四)化解师生的信任危机
        著名教育家巴尔特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学会信任学生、爱学生,在师生之间架构起良性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预期的德育效果。很多初中班主任习惯用质问的方式与初中生沟通,如:“你的作业是自己完成的吗?”“你这两天上课是怎么回事?总是心不在焉!”“你为什么总喜欢在课间打扰别人?”这一系列的问题看似关心学生,却折射出他们对自己的学生缺乏基本的信任,容易导致师生之间信任危机的产生。应该说,这些班主任都是负责、勤奋的,他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对教师这样的“勤奋”并不领情。试问,如果学生反过来质问班主任:“您上课前都做好准备了吗?”“您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吗?”“您布置的作业都经过深思熟虑了吗?”那么班主任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呢?他们会不会因为学生对自己缺乏基本的信任而有所不悦呢?
结束语
        总之,德育工作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初中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德育教学手段,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深入人心的德育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忠年.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51-52.
[2]李秋红.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有效路径[J].祖国,2019(23):94-95.
[3]黄磊.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102.
[4]陈亚波.增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资讯,2019,17(34):221+223.
[5]魏可.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东西南北,2019(2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