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妹 王言超 刘文芳 于伟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 探索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 现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存在评价主体不合理、轻过程重结果、轻艺术重技术等问题。结论 增加第三方评价主体并调整各评价主体的比例、重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并完善各指标权重。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规划2020年度学校教师关注类课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20C0338)成果。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关键,一直是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现实实践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在实施相应评价指标时,经常是从实践层面开展具体的评价,对于指标体系背后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内涵意义,并没有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研究,相应的理论指导非常匮乏。尽管绝大部分评价教学能力的指标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和成效,但在选择指标的过程时,常常是与评价的规律不一致,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借鉴普通高校的较多,反映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的少;偏重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多,实践课教学评价的少;按照一般教学规律评价教学的多,针对职业学校特有教学方法评价的少。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端的要求,而开展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健全和发展相关的评价理论,引导各职业院校更好地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调查现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各职业院校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为了解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于2020年12月编制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在校生、学校分管教学的主管领导、评价管理者(教务科长、各专业部主任)、考核人员(学校督导组成员、教学同行、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等)、被评教师。其中,用人单位包括临沂市人民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兰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沂水县第一人民医院、郯城县李庄镇医院、临沂市北城新区社区门诊、李兰芝私立医院、临沂市保健医疗机构、临沂市体检中心、山东省同仁堂连锁药店、临沂市医疗器械销售公司等11家医院。
(二)方法
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后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的学校相关人员31人(男性19人,女性12人),占总人数的29.3%;用人单位174人(男性57人,女性117人),占总人数的60.7%。平均年龄38.87岁。
(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不合理
调查研究表明,许多职业院校的评价主体主要是主管部门的领导、教务处(科)、教学督导组和学生,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中学生占比一般在60%以上,教学督导组的评价一般占到20%左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教务处(科)的日常检查评价占10%左右。而同事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占的比例很小,并且很多职业院校都缺少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评价[1]。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更准确、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评价占比过高,会导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基本以学生评价为准,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即便主管领导、督导组及同行同事对其评价很高,但学生的评价很低的话,该老师的总评价也不会高。
而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偏差性,因此现行的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主体不合理。
2.评价轻过程重结果
由于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性评价难度比较大,结果性评价操作方便、简单、快捷,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大都重视忽视教学的过程、行为和方法,忽视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并且越来越指向教学之外的科研和社会服务,缺少过程性评价机制。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往往注重教学结果,也就是注重评价的最终得分,甚至有的职业院校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或教师提升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的能力来代替教师的教学能力整体评价,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和听课督导组给教师打的分数,教师提升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的能力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不合理的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性格、情商、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影响评价结果,听课督导组随机选择的听课内容和时机也会对评价结果有影响。
3.评价轻艺术重技术
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注重的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课件制作水平以及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等技术层面,而对于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思想品德等艺术层面并没有进行规范有效地评价[3]。这是由于技术层面可以用数据进行量化,评价相对简单易行,而艺术层面难以量化,通过长期观察才能大致判断,评价起来相对难度较大,以至于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
三、对策
(一)增加第三方评价主体并调整各评价主体的比例
合理的评价主体是科学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第三方评价主体能够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准确客观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新的评价体系中,需要结合各学校自身情况,在原来评价主体的基础上,增加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其家长等第三方评价主体,并且调整原有的评价主体的占比。将原有的学生评价和主管部门的领导评价权重适当降低,因为学生评价占比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评价主体的作用,再者教师通常会在主管领导面前只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会影响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客观性评价。同时将同事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适当加强,特别要加强第三方评价主体的比例。
(二)重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并完善各指标权重
针对目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艺术等不合理现象,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重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包括常规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岗位能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提升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4]。改变现行的评价指标权重,降低常规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的权重,适当增加更为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的权重,多增加师德师风建设和自我职业发展提升能力的权重,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5]。使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和个人发展能力的提升,做高素质实用型的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调查问卷,课题研究人员对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存在评价主体不合理、轻过程重结果、轻艺术重技术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研究人员提出增加第三方评价主体并调整各评价主体的比例、重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并完善各指标权重等对策。下一步将新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应用于实际,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宗祥.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及其体系建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6):134-135.
[2]黄彬.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反思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7,38(2):90-96,158.
[3]李静.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有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4):118-120.
[4] 黄成林.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和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6).
[5]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