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肖秉钱
[导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是护理教育者需要持续探讨的课题。
        肖秉钱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5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是护理教育者需要持续探讨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授课老师额外工作量增多,特别是在线上教学答疑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师工作压力,且这些额外工作量不宜量化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后续在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教学管理者要充分考虑授课老师的额外工作量,制订一定的激励制度,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本文主要分析混合式教学在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本科生;教学效果;学习积极性;满意度
引言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核心胜任能力的关键课程。近年来,随着护理专业的扩招,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护理教育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研究显示,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护理系2018级和2019级护理本科生493名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年级为单位将其分为两组,2018级253名学生为对照组,2019级240名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2名、女241名,平均年龄(20.28±0.81)岁,第一学年综合测评成绩(73.05±4.57)分;观察组男14名、女226名,平均年龄(20.23±1.02)岁,第一学年综合测评成绩(71.82±5.34)分。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护理学基础于大二上学期开设,开课前学生已经完成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两组授课教师相同,均由基础护理教研室6名专任教师担任,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3名以及讲师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其中理论课程以多媒体形式授课为主,多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实践课程以授课老师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观察组理论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向学生发放操作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练习。
1.3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主旨。授课老师根据教学资源制订学生自主学习学案,将教学知识点进一步划分为3个类别:一类知识点即需要掌握的内容;二类为熟悉的内容;三类为了解的内容,并在学案中设置10~15个引导性问答题及1个案例知识应用题,提前1周通过教学平台发布给学生,督促学生提前预习。面对面教学前1周,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订小组学习计划及任务清单,组长督促组员登录学习平台完成相应章节知识点的学习并完成配套小测验,完成学习打卡。面对面教学前3d,授课老师通过平台开展1次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持续时间30~60min。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主要围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自身学习难点等展开,组长进行信息汇总并上报给授课老师。
1.4线下教学
        面对面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网上学习来讲解要点和难点内容。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列出学生报告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登录平台查看学生的测验结果,更准确地确定面对面教学应集中在课程中的学习点。具体的教学组织如下:①阐述了关键的学习要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选择三组学生,每组一人,写下小组代表小组在黑板上遇到的学习困难和困难,首先组织 进一步解释各组之间的问题和答案,并强调最常见的学习困难。 ②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根据预先分发的自学案例,帮助学生完善第1、2和3类学习点,并注重学习案例后的练习。③自我测试问题的解释。解释平台预先提出的自我评价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④思维导图的应用。老师随机挑选了一个小组的同学,请他在黑板上画一张课程内容的心理图,以完善本章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讨论
2.1学生对线上教师工作的需求分析
        注重线上学习课程规划根据学生对线上学习教师工作需求喜好排序,课程规划被排在首位。究其原因,在线上学习时,教师多以布置学习任务的形式进行碎片化知识教学,缺乏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规划。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讲,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接收新信息同时,对原有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建构知识的意义。如果忽视知识整体结构,那么学生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知识是割裂的、不关联的,必然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线上学习时,教师尤其应注重课程规划,在每次课程前指出课程目标、相关新旧知识体系、本课程知识点及关联、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甚至学习流程,而非单纯布置作业,笼统地要求学生完成某项知识点的自主学习。
2.2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改善手机与教学资源的匹配:从目前学习设备来看,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为99.3%,计算机的比例为76.2%。今后,电子教学资源的混合设计应考虑到教学资源和手机的适当格式,使学生能够远程学习。根据学生最喜欢的学习资源扩大学习资源范围,前五个是课程(8.19)、视频教程(7.17)、学习主题(7.09)、复习题库(6.80)和学习网站(6.26)。目前,教学材料和视频教程是平台的主要形式----混合教学平台,可按需丰富在线资源。根据学生的反馈,单一学习资源可以结合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录制说明准备教程的视频,插入课程视频或网页链接,以扩展知识、常规文档等。将多种类型的资源组合到单个学习资源中,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避免了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与此同时,必须注意个人学习资源必须简短,5至10分钟是适当的。
2.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加思政教育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对基础护理联合教学方案的政策思想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网上学习、离线活动、实践培训和理论测试结果等。在具体的评估项目中,更加重视学生的隐性政治思想。在线和离线学习使用在线平台或应用软件(如学习网关)实现个人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加强课程思考与政治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重点放在课程教学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结合上。基础护理是将政治思想纳入实践培训课程、二等课程等的较为实用的课程。,评价和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想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知识,在实际操作或活动中锻炼和成长,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全民教育通过课程政治思想改革的指导作用,探索更多的政治思想要素并将其纳入网络和离线混合教学。强调领导和价值观传播在知识转让中的作用,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儿童保育使命,为健康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由于线上学习个人需求调查目前开展较少,因此本研究只从广度上予以粗略调查,在调查深度上尚待进一步研究,如线上学习学生监督需求等。另外,由于本研究是在我院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开展的调查,不能代表护理本科生混合式教学的整体线上学习需求现状,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期望本研究能抛砖引玉,增加其他高校的调查,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马丽丽,李春香,杨惠敏.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1):19-22.
[2]杨巧菊.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8.
[3]廖友国.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2(2):39-44.
[4]祝睿.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6):545-547.
[5]李洋,冉秦琴,林玲.混合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实践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20):2620-26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