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张辉
[导读] 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创造美好生活必须条件。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品质的重要途径。
        张辉
        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信宜 525300
        摘要: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创造美好生活必须条件。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为例,通过总结课程特点,再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环节中引入劳动教育,进而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专业能力  劳动方法能力
        一、引言
        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社会财富创造者,每位劳动者都应该值得大家的尊重和关注。而劳动教育是落实党教育方针的新要求,是建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传统文化自信有效手段,是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蓝图重要一环,是各类学校必须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特别是[1]教育部在2020年07月09日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引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也明确了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教育部倡导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财富、获得幸福生活,强调了幸福是奋斗出来,反对不劳而获。[1]该纲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因此,本人在《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开展专业课程、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二、《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特点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是集合电工、电器、编程等方面知识一门综合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电工电路、气路、PLC编程、变频器、触摸屏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方面专业技能。该课程实操性很强,学生如果不动手参与,无法学好这门课程。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
        1、该课程以真实的生产案例、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课程大部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有很多动手实操机会。这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是劳动教育切入点。
        2、该课程的知识点和教材运用了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引导、项目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这也方便在每个项目或者任务融入劳动教育的小故事、切入劳动教育主题、隐性渗入劳动教育素材巧妙运用到各教学环节。
        3、该课程适合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这也适合嵌入创新劳动教育主题,培养学生一定创新劳动能力。
        4、该课程大部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运用了实操教学是劳动教育良好嵌入点,同时有利于劳动教育采用过程评价。教师根据学生项目进度、劳动任务落实程度、劳动习惯养成、劳动素养形成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劳动成绩。
        三、《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劳动教育改革做法
        在《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确保《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的劳动教育课改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1、教学设计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
        (1)在教学设计前,既要分析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等学情,又要分析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意识等学情。根据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工基础课程,会用电动机点动、启动-保持-停止,会照明电路接线、调试,为本课程积累了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学生乐于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但往往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愿动手收拾工具、不会整理实训场所、不乐意搞好实训室卫生。因此,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学情特点,又增加学生劳动习惯的学情分析。?
        (2)在教学设计时,《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应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作为劳动教育切入点,以图片、演示文稿等资源作为教学载体,以学生能理解、分析,会判断、应用作为基本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应用的能力、正确劳动价值和良好劳动品质。教学目标设计既要设计好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又要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专业能力、劳动方法能力的劳动教育目标。而劳动专业能力是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将专业技能、知识、技巧传授给学生,进而使学生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和技巧;劳动方法能力是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劳动方法特点,运用PLC编程改变电工电路传统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将学生掌握PLC的基础知识、编程软件操作、PLC程序设计实训作为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培养学生劳动专业能力;通过劳动模范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和工匠精神。
        2、教学过程中培养劳动教育的习惯
        (1)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教师既要给学生专业课程的预习资料,又要将劳动教育的微课上传云平台,让学生提前观看,让学生提前感受劳动教育。这样,教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
        (2)课中要创设情境,引入劳动教育
        首先,由于目前很多教材没有劳动教育内容,并根据学生劳动教育学情,专业课教师要对《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材进行备课处理。在备课过程中,专业教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蕴含劳动教育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入劳动教育。既要大项目中创设劳动教育情境,又要从小知识点小教学环节穿插劳动教育情境,并通过一系列劳动教育使得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最终转化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品质。
        其次,专业教师要积极采用创新教法或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微课、线上APP教学、线上直播(技能劳动能手)、专题讨论、劳动成果分享体验、案例解说等。专业教师通过创新教法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兴趣,达到劳动育人效果。比如,在项目一 PLC的基础知识讲授时,通过给学生讲PLC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PLC发展和进步是经历一代又一代技术工人努力才达成;通过PLC发展历史让学生感受劳动工人伟大;让学生明白劳动工人不仅从事体力劳动,还从事创新创造脑力劳动。在项目二PLC编程软件的认识与操作讲授时,引入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劳动模范谢卫兵故事,他从基础工人到获得软件著作权专利5 项,让学生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劳动精神。在项目三PLC指令系统与编程讲授时,播放电视娱乐节目用抢答器进行抢答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抢答器每次只要一个人抢答成功?引起学生思考,进而讲解抢答器原理,引出抢答器运用了互锁控制原理,激发学生想要学习互锁控制知识的兴趣。与之同时,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去质疑、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劳动方法能力。在项目四PLC对接触器控制电路改造讲解时,播放美国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严谨工作造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的案例,警醒学生严谨劳动精神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劳动态度。在项目五PLC程序设计实训讲授中,给学生编程项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完成程序设计独立完成,并将劳动成果分享展示,让学生学会分享劳动成果习惯。
        3、教学考核反思中体会劳动成果的美
        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是检验劳动教育实施效果重要手段。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与传统教学方式中期末考试一锤定音不同,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在教学中,我会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每次学生练习结束后,选出最佳小组,派代表给全班同学展示、分享本小组的作品劳动成果,这样使得学生体会劳动成果的美。学生劳动成果分享、劳动行为习惯形成、劳动品质养成情况都融入到整个评价过程。
        具体的做法是把各小组完成项目任务的作品在小组间交流、讨论,首先看是否完成了项目任务的专业功能要求,再看实现了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怎样实现电路排列的美感,材料节约的美感,程序设计巧妙的美感。既看小组之间作品的对比,又看小组内组员之间完成任务的对比,共同总结反思自己的有点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老师总结时对组员之间的配合情况重点分析,配合得好才有完美的作品,强调在学习工作中既要分工,又要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结语
        总之,《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促进中职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和工匠精神培养。因此,中职专业课教师应当意识到专业知识教授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在中职专业课堂教学中,不断深入地挖掘和创新引入劳动教育资源,找准专业课和劳动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0-03-20。
        【2】邓光字,中职教育中劳动教育的价值与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
        【3】马聪聪,张静.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以及工匠精神的传承[J]。现代教育论坛,2019。
        【4】赵磊。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校本实践探究[J].中小学德育,2018(7):18-20。
        【5】王玉洁。以劳动教育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N].中国教育报,2018-12-1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