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技工学校班主任,必须熟悉和深入研究学生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正处于转型时期。为了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做好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技校学生;心理特点;班级管理;开展策略
技校学生的入学门槛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单位,而班主任作为这个基本单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引路人,其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技校班主任面对学习基础差、综合素质偏低的学生群体,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机构的教学难点,本人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实践,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技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本概述分析
(一)技校学生家庭经济压力较大
通常来讲,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或者经济条件较为贫困的地区,因此当其来到技校以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差异,物价的上涨和城乡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都给这些学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出现自卑、抑郁以及人格不健全等多方面的不良问题,进而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技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
技校其实就是一所可免试入学的教育机构,它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入学门槛,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也存在显著差距,具体表现在技校学生的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即缺乏主动性,这种主观意识的缺失不仅降低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也对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技校阶段的学习书本教材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其教育教学重点是学生的实操能力,但这种实操性的学习更多依赖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即换句话说在技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技校学生自控力较差,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待加强,所以在技校实操学习过程中可能更需要老师的监督与辅导才能完成相关作业学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导致学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的产生,而且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难度系数增大,课堂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学生厌学情绪也会加强。
(三)技校学生自卑和自尊心理同时存在
从目前来看,技校学生部分属于中考落榜、部分是初中还没毕业因成绩较差而被迫选择了技校,学生家长对其的期望值较低,只希望他们在技校中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而后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工作即可,但往往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理念,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文化成绩差以及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导致其感觉自身处处低人一等,做事唯唯诺诺,长此以往使其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而与之相对的是另一部分学生,他们自小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即使进入到技校以后,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一旦被轻贱,则极易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做出某些偏激行为,无论是学生的自卑心理,还是其自尊心理,长此以往倘若未能得到疏解,都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进而增加班级的管理工作难度,影响教育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技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班主任需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管理手段
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技校班主任自身工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而班级的管理工作又与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班主任需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强化自身工作能力,为后期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提高对学生自身素养方面的教育,从而在不断完善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引导其成为一名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班主任作为班级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思想工作的引路人,为从根本上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益,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而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通过采取“因材施教”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日常的管理工作效能以及学生们的反馈,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二)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从而为师生关系的良好形成奠定基础
技校学生由于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班主任作为他们进入新环境中接触到的首位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亲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后期的班级管理作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去尊敬、信任及喜爱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摒弃传统的职位概念,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的知心好友,学生们遇到难题,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交谈,为后期各项政策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而另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以及自卑心理和自尊心理较强的学生而言,班主任需多多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实时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给予正确的引导,为其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班主任不断加强班干部建设,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
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辅助人员,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通过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交流,实时了解班级动态,提高班干部工作责任心及管理能力,也为班级的正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班级心理委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多去关注一些身体有重大疾病、受失恋等情感困扰、人际关系不良、自卑内向、长期失眠、情绪反差大的学生,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或者所在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汇报,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以防事态恶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完善班级管理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马旭霞,王雯雯,徐凤霞.技校学生心理特点与班主任工作对策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2):78-80).
[2] 唐桂秀.浅谈技校学生的特点及班主任工作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15):121-122).
[3]刘合群,王建业,赵大业.职业教育学[J].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5(12):169-172).
作者简介:陈娜(1990-),女,江苏盐城人,本科,主要从事会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