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想法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黄飞
[导读] 高中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学将能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与方式。
        黄飞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    贵州铜仁石阡  555100
        摘要:高中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学将能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与方式。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考也演变出新的模式。新高考理念下,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科目,进而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效率、积极性做出相应的保障。高中生物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基础性为一体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多来自生活。但深入探讨生物教学模式可发现,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学科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高考模式;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按照新高考模式的节奏,积极的对核心概念、知识理论等展开探索与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培养其能正确掌握符合自身逻辑思维的学习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领悟生物学科的核心内涵,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主旨,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根据整体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制定的学习任务要求[2]。调查显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尚有部分教师未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按照章节内容循规蹈矩进行教学[3]。同时还有少部分教师虽然制定了目标,但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学生或学校的工具,并没有严格按照既定目标中的内容执行具体、详细的教学。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举措,促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本节课所要讲授知识的重点及落脚点,帮助学生建立高中生物知识网络化结构,有效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2.教学模式不丰富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落实实施的基础,合理、多样的模式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提升教学的稳定性及效率。对于学生而言,丰富的教学模式也能提升其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主要采用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等,此种模式虽能够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长期使用此种模式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将会逐渐降低,学生在此模式下逐渐产生厌倦或发现偷懒的契机,影响教学效果。同时经调查,当下仍旧有少部分学校课堂没有开展有效地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4]。
        3.教学关联不紧密
        教学联系的不紧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强。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有着交互性、穿插性等特点,先前所学习的知识点往往能够支撑后续知识点的学习,为后面的知识点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忽略此种关联性,在传授新知识点的同时并没有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回顾与复习,从而导致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不紧密;其二,知识点与生活关联不强。生物学科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大部分知识点均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找到关联,如葡萄酒酿造中酵母菌的作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寻找课本中的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此种教学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部分知识的难度。然而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对此种关联极为忽视,导致较难从生活入手学习生物。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方法与改进对策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结合学校的教学任务安排,并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等各种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目标。教师应当认真整合课本中的内容,提取章节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易考点,为学生设定学习完章节知识点后必须达到的标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例,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容中,学生在对此章节学习时需要掌握组织液的作用、体液的组成、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差别、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等内容。因此,教师应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在预习阶段与学生同步目标内容,帮助学生能够围绕重难点内容进行预习,并对存在的疑问进行标记。在课堂中,教师对各个内容目标进行讲解,学生听到所了解的内容时其兴趣点与积极性均能够有所提升,进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
        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所学习的内容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等特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根据章节相应内容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为例,其主要介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师在此章节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对学生按照第一组为实验组、第二组为对照组进行分组,两组的实验材料均为黄瓜幼苗,实验组在黄瓜幼苗的灌溉中使用生长素类似物,而对照组较为简单只需使用等量的清水进行灌溉即可,通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黄瓜幼苗的生长状况。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形象、具体的将知识点快速掌握,并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背后所描述的含义,同时其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
        3.加强教学的关联性
        高中生物教学在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需要对各个章节内容进行抽丝剥茧,从而找出每一章节的联系,并在教学中能够良好的形成知识逻辑闭环。以必修二中的第六章为例,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这一节,教师可以将前期所学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知识内容引入课堂学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回顾重要知识点,加深印象避免遗忘;另一方面借助熟悉的知识来引入对新知识学习,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对该知识点建立与生活中事物的联系,如我国袁隆平杂交水稻、青霉素等均属于对该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此种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激发学生应用学科思维看待生活中事物本质的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模式的束缚,以新型的教学方法解决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对教学方法展开探究,认为:教师应当尊重教材课本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教学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学生生物学科的知识闭环。随着新高考模式不断的深入,高中阶段的教学应当积极探索、顺势而为,持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微.谈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想法[J].高考,2019(20):143.
        [2]张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A2):30.
        [3]王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看法[J].学子(理论版),2015(01):90.
        [4]唐东辉.谈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想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1(09):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