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张奥 苏壮举
[导读]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和民族兴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西方与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
        张奥   苏壮举
        东北大学硕士在读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和民族兴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西方与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因此,通过对中西方学校体育发展历程的比较,探究中西方学校体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的不同形态,促使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史;学校体育;发展对比
前言: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有重要的责任和担当,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各层面更加重视体育的发展,也根据新的社会现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因此,贯穿中西,以古论今,回顾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分析学校体育的现状,对瞻望学校体育的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能帮助我们开阔眼界,运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古代的学校体育
1.1 中国古代的学校体育
        中国的学校教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资料显示,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古代学校开始萌芽,那时的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逐渐有了劳动产品的剩余,使得少数人可以从事脑力劳动,这就为学校的萌芽准备了条件。到了夏商周时期,学校体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夏朝初具形态的学校有“庠”、“序”、“校”三种,主要是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场所,其中体育教育的内容居多。商朝已有学校教育制度,学习“射礼”和持兵器而舞深受重视,不能射箭的人是愧对于男子这个称呼的。西周时期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到了汉代,教学内容中军事训练的成分明显减少,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大都以五经为基本教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格局。学校体育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分裂和战乱呈现衰落趋势,而在唐宋时期,习武成为一种学制,和武举相联系,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1.2 国外古代的学校体育
        国外古代的学校体育以斯巴达和雅典具有代表性,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斯巴达实行了全民皆兵制度,为维护统治,一切活动皆以军事为出发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体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实质上都被局限于单纯的军事训练上了,统治阶级为了把人民培养成为用于战斗的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实行不同的体育训练方式,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使得斯巴达人获得了比其他城邦居民更加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使得斯巴达人成为体育霸主长达三个世纪。雅典的人民在7-14岁之间就开始进入简单的体操动作练习,在进入专门的体操学校后开始接受正规的体操训练,除此之外,他们还学习跳远、赛跑、投标枪、掷铁饼、摔跤等五项运动。进入中世纪以后,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统治垄断了欧洲的文化教育,使得体育在这一时期进入了“黑暗时代”。

2、 近代的学校体育
2.1 中国近代的学校体育
        中国近代的学校体育,从洋务运动时期先后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其中有培养军事人才的军事课堂,这些课堂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并请洋人担任教习,一般都设置有体操课,并且,洋务派选送一些青少年赴国外留学,他们回国后带回一些西方近代体育,如赴美的詹天佑等留学生带回了棒球等项目。
2.2 国外近代的学校体育
        近代的体育思想在人文主义时期开始萌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的启蒙运动促使了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这种体育思想以希腊体育思想为基础,是对灵魂与肉体、身体与心灵、体育与教育、体育与近代科学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科学认识。体育进入了学校教学大纲,学校体育开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19世纪末,拉丁美洲各国由于受殖民主义的影响,学校体育发展较为缓慢,其项目主要是欧洲体操,美国学校体育则发展很快,如开始进行学校体育的立法、师资培养、发明新运动项目等。

3、现代的学校体育
3.1 中国现代的学校体育
        建国初期,毛泽东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作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题词,为新中国体育方针的最后确立定下了理论基调。1956年,国家体委在学校体育上颁布了《青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和《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新中国学校体育逐步走上了统一规范管理的轨道。但1958年提出的“体育大跃进”,对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违背了学校体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体育界经过拨乱反正,恢复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面改革,学校体育得到了强化,健全了体育教学制度。中小学体育地位得到了提高和加强,体育师资的培养进一步得到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完善和发展。   
3.2 国外现代的学校体育
        1914-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影响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新体育”学说和奥地利高尔霍费尔的学校体育改革。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学校体育的面貌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出现了有关学校体育根本任务的几种体育思潮,如“主智主义体育理论”、“全人教育说”、“终生体育说”、“休闲体育说”和“快乐体育论”等。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体育法律法规、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

4、结语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体育实践经验和体育内容,在增进人们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不少的体育项目源于中国,并流传到其他国家。然而受社会条件和统治阶级的制约,我国的体育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是处于落后地位的,甚至在一定时期内被称为“东亚病夫”。而西方的体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相适应,受自由开放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发展风格,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身体素质、科技文化、文化精神等方面别具特色。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从学校体育出发,大力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国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不断增强我国的体育实力。
 
参考文献

[1]吴东书,苏艳红.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91-92.
[2]李卫东,侍崇艳,殷鼎.美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演变[J].体育学研究,2018,1(04):16-20.
[3]杨爽. 国内外学校体育研究热点与发展特征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6.
[4]王敏坚,王怀建.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04):69-72.
[5]张坤. 体育全球化发展史之研究[A]. 北京大学.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2014:3.
[6]曹翠平.中外学校体育的反思[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188-189.
[7]张慧杰.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体育发展史研究(1840-1949)[D].苏州大学,2010.
[8]曹淑忠,潘绍伟.1990-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有关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的文献综述[J].体育学刊,2008(06):84-87.
[9]严若艺,余万予,陈文塔.中外古代学校体育演进的比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04):31-32.
[10]范桂玲.中外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4(05):117-118+152.
[11]曹永强.中外学校体育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1997(Z1):9-11+22.
[12]谷世权.我国古代近代学校体育发展史考略[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6(01):79-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