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刘思嘉 朴欣宇 邬琼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日渐完善,正面临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不良风气尘嚣直上,特别是“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盛行,严重侵害了我国国民的精神世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储备,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更需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刘思嘉  朴欣宇  邬琼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日渐完善,正面临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不良风气尘嚣直上,特别是“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盛行,严重侵害了我国国民的精神世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储备,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更需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廉政文化中所存在的瑕疵和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改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廉政文化;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但同时由于精神文明建设不匹配,在社会风气上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乱象。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场所,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加强对正确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视程度,以此来保障大学生群体在走上仕途之后,能够不忘初心,不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从根源上降低贪污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如此,高等教育才能够持续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一、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一)高等教育内部贪污腐败案件日渐增多
        高等教育作为“至高学府”,本身地位是极为崇高的,再加上独立于社会体系之外,是一座“象牙塔”,受到外界经济浪潮的影响较低,但也并非完全隔绝,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腐败,不仅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也为广大学生群体做了一个坏榜样,作为校园内部的权威人员,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存在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动摇了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信赖程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降低,无形之中为廉政文化建设添加了新的阻碍;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作用的引导下,也容易促使大学生群体在未来作出违法犯纪之事[1]。
(二)社会环境多元发展,留给不良风气可乘之机
        人是一种社会生物,在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受限于年纪阅历,辨别能力较差,不能够有效分辨“好”和“坏”,在拥有较强可塑性的同时,也更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部分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在内心之中产生不平衡情绪,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互联网应用体系日渐成熟,凭借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实现跨空间的即时交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但也由于其开放特性,对于各种文化思潮一视同仁,给予对等的传播渠道,在促使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为不良信息提供了更加高效的传播渠道,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并且,将社会上的“贫富矛盾”进一步放大,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更加失衡。
(三)部分高等教育廉政文化建设流于表面,效果有限
        在部分高等教育看来,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上,对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缺乏重视,不仅廉政文化建设人员的工作成果无法获得承认,工作积极性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工作内动力的缺乏,直接导致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丧失了创新意识,只是一味的照搬传统工作模式,没有思考是否与当今时代特性相匹配,是否与当下社会发展相匹配,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偏向,长此以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必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有效助力,对于大学生内心的触动程度有限,更不能够在大学生思想领域留下深刻印象[2]。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等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廉政文化建设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尽管也有廉政文化建设相关内容,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过于侧重于理论,一方面导致学生错误的疑问教材上的内容距离自身日常生活很远,关注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理论内容往往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保持集中状态,学习效率可想而知。针对此,可以将现实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最好选取学校内部案例,不仅可以拉近知识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足够的警醒作用,还能够作为理论框架的重要填充物,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飞速上升[3]。
(二)强化廉政文化宣传,构建思想防线
        从本质上来讲,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种理念的传播过程,唯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够有效提高宣传力度,扩展宣传范围,从而取得更加杰出的廉政文化成果。在宣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宣传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属于年轻群体,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是互联网用户群体的“主力军”,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取得更好地宣传效果;其次,在宣传内容上也应当进行优化处理,一方面要告别传统模式下的公文写作方式,固然更加简洁,但也更加枯燥,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趣味因素,对于一些网络热点话题进行趣味点评,另一方面,单纯的文字描述,密密麻麻,阅读体验较差,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以此来丰富宣传内容,并促使宣传内容页面布局更加合理、更加美观;最后,高等院校应当入驻新媒体平台,并开设官方账号,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威属性,承担更加重要的社会职责,对于网络上的“真善美”大力弘扬,对于“贪污腐败”案例以及不良风气严厉批评,从而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去
        事实证明,相比较于他人直接灌输的价值观念,人们更加认同与亲身发掘的知识内容。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认真,宣传海报设计得再精彩,学生所产生的“共情”也极为有限,甚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导致廉政文化建设产生负面效果。故而,应当多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言传不如身教,让学生亲身参与进去,往往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感悟;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更容易发自内心的接纳廉政理念。
        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辩论大赛,首先,参赛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对于廉政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并经过系统化的思考,实现自身廉政观点的升华;其次,辩论比赛规模较大,能够有效影响周边学生,有助于在校园内部塑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最后,比赛的组织形式,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廉政学习过程中去[4]。
结语: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事业的本质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群体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能够在大学生脑海中构建一道牢不可破的思想防线。同时,廉政文化建设根植于思想领域,需要大学生群体发自内心的认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书面教育,必须要立足于实际,立足于长期发展,真正做到“身体力行”,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帮助大学生群体建立廉政理念。
参考文献:
[1]刘婧嫣.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6(03):110-111.
[2]李云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43-44.
[3]程秀红.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2(03):64-67.
[4]郭茹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3):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