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黄琼英
[导读] 当前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一些大学人才培养方案都朝着现代学徒制方向改革。
        黄琼英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  361102
        摘要:当前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一些大学人才培养方案都朝着现代学徒制方向改革。现代学徒制的制定和运用,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教育与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在现代学徒制的推动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加强了课程改革,并将知识的实用性当作改革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同时提出了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推广,从而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一大批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制定的培养体系为针对职业教育人才而实施工学交替、“双元制”、适岗培养等策略。该体系极大地改善和弥补了当前职业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在课程设置、测评考核、专业建设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发展前景和指示。面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高职院校需加强改革和创新相关教学课程。
    1.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1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体现了高职院校育人主体的双元化特征,在培养人才方面,强调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共同责任。学校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成长规律进行了解和掌握,企业则需根据岗位需求,并在学校的帮助下,共同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材内容,并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采取合理的考核体系进行评定。校企合作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分工,学校负责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可巩固其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实操岗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全面培养人才,并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1.2学生具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学生具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技能知识,是为了将其更好的应用到企业工作中来;而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工作则是为了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运用,因此在学校和企业中,学生都担任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且具有较为明确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学生在企业中是以学徒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及经营,因此企业会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并注重提升其技术知识,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同时,学生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会提升其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然而,现代学徒制在试点学校招生的对象大都为中等职业水平学生级企业员工,因此相比于普通高职院校,学徒具有虽相对较差的理论知识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其有望成为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技能,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计划。
    1.3招生与就业对接
        招生就业对接也即学校招生之后需对接其以后的就业工作。为了依据企业需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在学生入学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引导学生与学校、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协议,从而保障其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可享受到与正式员工同等的权利和薪酬待遇等,并进一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到学徒制时间结束后,学徒便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更有利于招生与就业实现直接对接,更明确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方向,同时为企业输送与其发展相一致的更为优秀的员工。


    2.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2.1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需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由于不同的企业和职业之间,其职业精神也有所不同,因此职业精神的内容也存在着差别。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对职业精神进行归纳时,需加强分析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职业精神主要包含责任意识、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及协作精神等。本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为学生的职业特点。需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来相应的培养其责任意识、诚信精神和协作精神等。其二需注意企业特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主要是由学校依据用人单位对岗位和标准的需求,来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然而企业和岗位不同,对员工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别。思政课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加强其对企业自身及岗位的了解,从而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更好的合作。
    2.2改革考核方法,引入企业评价
        思政课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是为了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因此,思政课不仅需要考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借助考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成为意识、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诚信精神等,并将其灌输到自己的言行中,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考核现代学徒制的思政课时,需注重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为考察学生在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时,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激励学生加强对社会、现实和企业的关注;另一方面,需考核学生在企业学徒实践过程中,能否在具体的操作中彰显其职业精神。前者考核由教师完成,后者则由企业师傅评价学徒的职业精神。
     2.3加强培养师资力量,打造双师型团队
        在学徒制视域下,教师的教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观,且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实施对学生的全面教导。在打造专门传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教师团队时,学校需加强对年轻教师的训练,并为其提供出国深造、听课和出差学习的机会,以此来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例如,可通过院方与企业的共同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机会,确保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从而改善、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学徒制下,学校与企业之间是紧密联系、互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徒,需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合作。
    3.结语
        综上,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学校需与企业之间创建良好的关系,将学生自身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校园中推行企业文化、产业文化及职业文化等,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其职业精神及职业技能,并使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既能够掌握熟练的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连志霞. 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厦门华天学院荣航邮轮订单班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 6(29):154-155.
[2]张芳. 现代学徒制下思政课程教学新模式——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3(1):67-70.
[3]雷鹏,敖克勇.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 时代汽车, 2020, 343(19):36-37.

本文系2019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课题(“二元”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以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JAS19752)论文

作者简介:黄琼英(1975-01),女,汉族,籍贯:闽漳浦,当前职务:思政部教研室主任,当前职称:副教授,学历: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教育、民法典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