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芬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乌鲁木齐830026
摘要:相较于独唱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的音域更加宽广,音色较为多变。通过开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乐趣,有助于促进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合作力,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体验、挖掘音乐创造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
1 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1.1 合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音乐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合唱教学作为音乐课程的内容,在低、中、高学段以不同的方式逐步渗入。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功能。通过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本身,了解作品传递的相关文化,分析音乐创作手法,指导学生在享受和声效果的过程学会聆听,懂得鉴赏;在指挥的情感渲染下,帮助学生走入音乐意境,表达音乐思想,通过音乐实践对比、查找自身在音乐表演中的优势和不足,在与同伴共同合作下有的放矢地逐步调整发声;尤其是对合唱作品全方位的了解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综合素养,在反复练习同时主动接受优秀作品的熏陶,接触音乐相关文化和姊妹艺术,逐步掌握音乐表演技能,在大量练习中所涉及到很多音乐知识,歌曲处理方式是在聆听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的,学生艺术情操和艺术素养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音乐的综合能力快速提升,并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合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随着音乐社会功能的不断挖掘,合唱不再是陌生的艺术行为而跃入更多学生的视野,形式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具时尚元素,各类知名的合唱团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合唱越来越生活化。为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提供了有利于的平台。以合唱打造团队凝聚力,向心力,以和声寻找音乐的朋友,以反复磨合锻造友谊,合唱教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最终效果的呈现取决于队员之间的磨合、默契、信任和相互影响。一个人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便能够在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权。为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十分必要。
1.3 合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得到放松,从而保持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刻学习生活。从和声游戏、乐器伴奏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在实践体验中享受团结和谐的力量,感受和声带来的无穷魅力,和同伴一起沉浸于音乐之中,寻求和谐的过程中释放自我。合唱不仅有利于情绪的控制又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在共同合作式的学习中不断展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实现自我身心的全面发展,并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
2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音乐教师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不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由于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多数音乐教师认为合唱教学难普及,费时、费力,教学效果难呈现,所以不愿意推进,教学中的合唱内容多半会舍弃。
2.2 小学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经验不足
教师专业能力大大限制了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策略的研究。相当数量的小学音乐教师主修的是乐器演奏、舞蹈等,对于合唱教学的学习和经验匮乏,有些学校甚至是非音乐专业教师在承担音乐课堂教学;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唱训练的方法过于专业,落后,不能有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只是一味的死搬硬套,甚至急于求成,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学生中的优势力量,不注重循序渐进的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2.3 小学生对合唱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合唱是需要学生进行积极配合的一项集体活动,对各个音乐要素的表现具有较高的要求,受个体差异性影响,通过合作达到要求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难度, 小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表现能力还不够强,课堂练习时间零七八碎,为了追求教材内容全面教授,合唱效果难形成,难巩固,对教师要求达到的标准学生缺乏信心,缺少指导意义的单调、机械的训练使学生对合唱产生畏难情绪。
3 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 注重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和谐,合唱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其音响效果神秘莫测。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前热门合唱作品或学生喜爱的合唱团的作品,作为合唱教学的敲门砖,试金石,让学生们欣赏,感受合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和艺术的享受,体会合唱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如上海彩虹合唱团演绎过多首经典作品深受大众喜爱,要抓住这个时尚元素大胆的开展欣赏教学,又如综艺节目“声入人心”火热播出,一大批青春男孩改编演绎很多优秀经典作品,作为课堂教学补充教材,可以让学生们深入欣赏。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最能打动学生的。
3.2 注重合唱技巧的引导
音乐是有灵魂的,更是有温度的,不管是何种演唱形式,音乐表演都需要融入自身的情感,才能带来美的享受,音乐才会更具穿透力与感染力。在课堂合唱训练中,音乐老师可以与生活相接近,根据不同课程的训练目的,创作适合各段年龄特点的和声练习曲,如模拟微风和细雨的声响练习气息控制和弹跳,在模拟暴风骤雨中练习力度。阳光风雨总在风雨后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让和声练习真正成为合唱教学的辅助,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3 注重发挥乐器的助教功能
学过乐器的学生,音准的掌握远远高于不会乐器的学生。让有能力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助教,成为合唱教学的组织者能有效解决音准问题,两个声部可以同时学习,同时练习,教师可以分别指导,解决教学压力的同时有利于课堂的管理,让每个人都成为课堂练习的参与者。在音准困难较大的乐句中还可以演奏乐器来感受声部音准和旋律的不同,这种方式相比听伴奏更加直观有效。学生会不自觉地对音高和和声效果进行记忆,久而久之,内心就产生了音高和和声的概念,潜移默化中合唱的声音会有变化。
3.4 注重立体式评价激励
有效的教育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方进行式。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评价也要进行培训,要明确各种评价的要点,在评价中提升自我,要使评价真正做到为提升合唱效果服务。对能力弱的学生,可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应重在鼓励某一方面具体的进步,既指明努力方向又肯定努力后得到的成绩;对能力强的学生,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定量测评,重在肯定成绩,激励并具体说明下一步要到达的目标;每一个同学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比态度、比音准、比熟练、比合作、比表演......每一次真诚的评价都能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每一次客观的评价都是一次知识的强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释放自己,从而为其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合唱教学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得师生之间出现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们共同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够在彼此演唱中发现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对学生学音乐大有裨益。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做好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合唱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晓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4):170-172.
[2] 刘云.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09):150-152.
[3] 王艳丽.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0(0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