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管玲芳
[导读]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想要确保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更显著提升,需要进一步有效实现“业财融合”,而这也成为管理型会计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管玲芳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7020
        摘  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想要确保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更显著提升,需要进一步有效实现“业财融合”,而这也成为管理型会计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来讲,企业是否能够获得优质的资源并实现高质量的运营管理,主要就是看业务和财务两者的结合力度。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高职会计专业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培养社会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业财融合”  高职会计专业  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云计算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企业的管理层面也需要不断改革和优化。针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需要更有效地应对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有效实现业财融合,紧跟时代潮流,使会计专业学生“业财融合”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增强,在对其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现系统化、完善化,进而为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业财融合能力的有效增强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高职会计专业"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培养概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会计专业而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有效实现“业财融合”,使学生的业财融合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针对高职院校而言,在培养学生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要从业务实践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着重增强,以此为学生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当代财务会计人员要从根本上有效具备“业务”“财务”两方面的职业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的胜任岗位职责,从而使自我实现转型发展成为更有价值更富有创造力的专业会计人才。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针对各项动态业务进行有效评估和规划的过程中,要从时间层面来看,进一步提供会计部门相应的实时业务报告,且从相关报告和资料内容供给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如果企业中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在职能方面不能同步进行,可能导致管理型会计人才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高职院校要充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等等,针对人才培养思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效转型升级,以此为学生职业素养和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显著增强提供必要的支持,从根本上有效培养出高质量的“业财融合”管理型会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专业"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业财融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以“理论+实践+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在教学课程和相关知识体系中,要进一步有效融入业财融合的相关内容,使其更为完善。但通过具体调研可以看出,在实际的教学课程和知识体系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漏洞,并没有确立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业财融合”主修课程内容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漏洞或者不足,只是针对“管理会计实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融入,作为选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业财融合”课程体系,由此使得学生在具体学习中不能针对深刻内涵进行充分的理解,导致实际的学习环节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实践,由此严重影响学生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增强,缺乏应有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2.职业技能信息化实操条件不够充分
        在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就需要为其提供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这样的平台和实践过程中,在业务技能、问题处理能力和风险预控能力等相关方面进行相对应的锻炼和增强,以此更有效的完成管理会计专业“业财融合”信息化实践教学目标。但是通过实际分析和调研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化实践条件和平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有效支撑,由此导致学生的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培养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应有的人才培养实效。在实际的人才培养环节,并没有着重做好会计信息的有效融合和预算决策,在其中的信息化操作和大数据应用等相关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和漏洞,而要想充分培养学生的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就需要通过专业化、信息化实训指导平台和实践机会,确保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更有效的融合,进而体现出应有的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效能和价值。
3.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有效提升
        在新形势下,要想确保学生真正具备应有的业财融合职业能力,需要在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等方面有效增强,这是根本所在。但通过对具体情况的观察可以看出,学校相关方面并没有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工作,往往更加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由此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训练过程中往往不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思想认知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同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素质教育等相关内容比较少,并没有相对应的德育教育和职业观、价值观的体现,此类情况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欠缺,往往不能充分适应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相关要求。
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并没有充分改进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单一化的实践课程,对于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并没有高度重视,对于业财融合的具体内容缺乏相对应的融入,由此导致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案例讲解,布置作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执行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同时,相关教师往往缺乏应有的岗位胜任能力,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由此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呈现出良好的成效,与培养学生的“业财融合”实践职业能力相悖。
四、高职会计专业"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对策
1.进一步构建系统完善的“业财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当前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培养管理型、创新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确保业财融合的相关内容得到切实的融入,以培养学生的业财融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外语、金融管理等相关方面的通识教育,同时更要充分加强“业财融合”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的完善,确保建立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并且把提高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作为教学主体进行扎实推进,落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打造以提升“业财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2.搭建管理会计能力养成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化专业化的实训
        会计专业实践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业财融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切入点,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源,然后有效利用云计算技术等对各类数据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应用,以此为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进而充分培养其业财融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管理会计能力平台,有效融合企业的相关业务,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业务培训,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数据的全面整理和计算、分析,同时通过风险预测和绩效管理等相关模式进一步有效完成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的设计方面,要确保其全方位、多层次,进一步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应有的认知程度和文化管理能力,确保会计理论内容和业务内容、财务内容等进行更充分的融合,突破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以此完成相对应的业财融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提升学生应用型职业素养
        会计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其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管理型应用性专业人才。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融入相对应的业财融合教育体系,使学生可以更充分的认知和掌握未来岗位的要求,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方面显著增强。要坚持“实践+创新+拓展”的人才培育方向,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参与校企财经人才讲座和岗位实践等等,以此为学生步入岗位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实践基础。
4.从根本上有效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在对其“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中,需要教师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自身在专业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要充分增强,具备应有的业务能力,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同时有校内外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学校方面也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结  语
        总而言之,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充分看出,在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业财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大改革力度,在教学改革方面着重增强,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使其成为管理型的业财融合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冷继波,杨舒惠.“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9(12):19-23.
[2]马贵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体系应用——以通信行业为例[J].财会月刊,2015(32):24-26.
[3]陆兴凤,曹翠珍.管理会计内部应用环境优化——以“共享价值+业财融合”为指导[J].财会月刊,2020(5):150-156.
[4]韩德静.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70.
[5]张茜.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0):55-57.
[6]盛强.基于“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11):32-35.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称:“业财融合”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jg20190974
作者简介:管玲芳,女,浙江台州人,大学,高级会计师,从事会计核算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