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必修课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这门课程感觉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我们专业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电工基础》学科特点,运用了巧妙教学导入、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反思增强实效等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实效。
关键词:电工基础 课堂 教学实效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机电、电子等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而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功底比较差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致使学起来困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结合多年课堂教学经验,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实效。
一、巧妙教学导入
好的课堂教学导入,能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教学内容讲解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课堂导入,能使枯燥的电工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有助于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专业教师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的内容,灵活地选择课堂导入方法,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例如:“自感”一节,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演示实验引入法,结合内容先准备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至此,教师适时设疑引入新课:电路中开关动作的一瞬间灯泡为什么会亮?而动作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学生由此就会不自觉地地融入到你所创设的课堂中。又如:在讲解“安全用电常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法,可以通过一个平时经常看到的现象向学生提问:小鸟站立在高压电线上,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为什么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新课引入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先声夺人,为整堂课的打好基础巧妙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都必须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学资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因此教学内容的形式相当重要,许多中职生对于课堂需要讲述的内容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一到上课就是"倾到一片",课堂变成了"睡堂",有时连正常的课堂教学都无法进行了,这就需要教师按需整合教学内容,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具体整合时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在保证必要的教材体系基础上,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教学,删去较为陈旧的知识,力求概念阐明清楚、准确,理论浅显易懂,避开高深理论推导,注重趣味性,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照明电路”时,教师可以把照明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安装电路和电路检测等知识整合到一起成一个实验小项目,让学生在安装电路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学到理论知识并加深了理解。
总之,教学内容要本着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没有必要增加学生的负担,尽量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最终能达到高效课堂。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中,虽然生动的内容、清晰的讲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某些公式推导、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时,难免会略显枯燥,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抵制学生的厌烦情绪,拉回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教法中融入探索法、实验法、问题法等等。例如“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一节,教师在讲解产生的条件时可以用演示实验来揭示,学生通过观察现象非常清楚的知道其规律,使知识易学易懂,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如以表演的形式让两位同学围绕讲台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方向跑步,领会相位及相位差的含义等等。当然一节好的课教学方法往往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四、反思增强实效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形成一套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很多年下来,尽管学生在变,知识在更新,而教师的课堂风格却维持不变,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可能有老师认为,“我这么多年一直这样,不是教的挺好吗?”然而教育不可能总照着一个模式进行,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应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途径往往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反思促进了观念的改变,促进了工作的提高,经过反思后的转变,才是有生命力的转变。为适应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新形势,目前我国许多学校都在推行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例如"我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备课时当然要思考,课后的思考更有特殊意义。通过反思,肯定会发现传统的影子,甚至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这就需要执教者具备自我解剖的勇气和胆量。要看到自己的发展,敢于肯定自己,但同时更要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作为职高专业教师要平时一有所得,应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因此,课堂教学反思是我们实现高效课堂的必需环节。
总之,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应以“知识够用,能力为本”为出发点,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给他们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明白,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只有前后照应,课堂教学才能成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2]王国军.《电工基础》教学四法,职教通讯,2003.
[3]商继宗等编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张惠芹.教师的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