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萍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友邦小学 514100
摘要:美术欣赏课的主要目的是欣赏作品。它使用观察方法和各种辅助方法来欣赏美术,体验美术的内涵并了解作品更深层含义的审美活动。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的基础阶段。学习的技巧可以无形地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并乐于欣赏。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独立,知识逐渐增强,因此有必要让高年级小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前言:是否在教授“现代建筑”或“美丽的花园”,教师不能简单地理解绘画表演或设计应用的教学。相反,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欣赏和感知上。但是,小学阶段的欣赏教学内容大部分已被整合到综合创作课程中,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在此,笔者探索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引导重视作品文化情境,培养人文精神
当然,美术的欣赏体验最重要的就是引导重视作品文化情境,进而培养人文精神。此时,意境是美术活动的产物。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必要为学习者开发多种感知渠道,以更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以学习美术为例子,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创造作品文化情境对高年级学生非常重要,他们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相对广阔的视野,他们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必要在课堂上更好地利用它,通过信息技术使美术课的知识简单化,并通过梳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来使分散的信息清晰有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美术教室更高效,更有趣。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有必要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师展示,学生欣赏”模式,因此必须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有效地成为课堂主人,促进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比如说与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青铜器时,我要求学生事先收集青铜器的图片,并了解各种设备的用途(包括饮水器,饮食器皿,战具,乐器等)以及历史,生产技术,基本功能,维护和识别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必须张贴相关图片并向其他学生讲解;或使用物理投影仪投射并显示青铜的图片,然后进行说明。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解释,所以所有学生都乐于接受。一个学生的成功推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并且学生对展览的渴望很高。在口译过程中,其他学生也可以针对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提出问题,这将帮助口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深入答案。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高年级学生。他们渴望美术,但他们喜欢美术欣赏班上的图片,因此他们积极地参与讨论。这种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方法改进了传统的充满压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习美术的审美主体的作用,更有利于学习知识的及时反馈和人格品质的形成。参加美术欣赏班的方式很多,参与方式也很多。美术是审美的艺术。
因此,所有美术活动都依赖于观察。因此,观察是课堂欣赏中最关键的部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欣赏美术屮的意境。比如说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情感内涵。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习,例如比较法,提问法。对比的方法是准备两张风格各异,特点不同和形式各异的作品,这样让学生快速区分两张图片的风格变化,从而提升自我的判断能力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提问方法中,老师预先准备了一个简单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观察之前,请先预设几个美术的问题。最终让学生找到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学习任务也很明确,让学生更轻松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
三、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培养自主欣赏能力
因为美术是审美的艺术。审美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绘画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当然,绘画通常是指作品的主题。因为作品的主题是核心,所以它是固定的美术思维和发展的基础元素。有两种绘画主题的方法。一种是在分析主题之前先绘画。绘画前先分析主题,有助于学习者直接理解作品的形象,迅速掌握作品的特征,并有更好的欣赏体验。例如,欣赏作品《马》。在分析主题内容之前,我为主题“马”创作了三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因此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学会根据他的自身理解带来不同的情感表达,并具有主题感。情感的渗透使美术的情境表达更加生动。这不仅为观察作品打下了基础,而且还促进了对美术的学习,从而进一步进入了作品的情景体验。其次,在分析完之后绘画主题。当学生完全分析完作品后,他们已经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学生们已经非常熟悉主题情感。这时,添加主题情感以学习绘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深入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审美观点
思维意味着学习的母美术正在观察和欣赏作品,并根据美术进行联想。所以教师重要的是深入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审美观点。高年级学生逻辑上严谨,富有想象力,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更深入,因此对美术的欣赏可以指导学习美术扩展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思维更广泛,新颖和富有创造力,这就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一堂好美术欣赏课并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自我意识逐渐变得独立。因此,我们只能利用丰富,有趣,多样的形式来引导他们加入美术欣赏的课堂,从而激发,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个人经验有效地学习并保持自己的欲望。使学生对美术具有更深的敏感性,理解力和表现力。
结语
简而言之,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并创新教学,避免被限制在一定的固定模式和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美术欣赏课可以成为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主要方式。这样美术欣赏课就会真正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敏.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看”和“说”[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2):163.
[2]王玮.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149-149,151.
[3]李继光.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6):18-18.
[4]玄秀芬,李志毅.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吉林教育:教研,200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