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钟余桐
[导读] 目前,初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教材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规划,教学目标和目标不明确,衔接上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初高中体育课程过程。
        钟余桐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 535429
        摘要:目前,初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教材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规划,教学目标和目标不明确,衔接上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初高中体育课程过程。要提高初高中体育课程的衔接程度,就必须提高课程的整体性。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进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高中体育课程;核心素养;衔接研究
        前言:核心素养理论的产生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近年来,教育部更加重视初高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出台了相关标准和要求。相关要求明确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应不同的学习能力,核心素养体系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满足的要求。这一制度的实施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绩效效应是它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教育改革成效甚微,也明确了正确的发展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本文针对初高中体育核心素养课程衔接的研究安排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一、研究初高中体育课程衔接的意义
        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也是当代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有必要深化体育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1]。
        (一)初中与高中体育课程衔接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进步和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关心学生的表现,不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习惯。现在,整个社会的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学校作为人才的发源地,自然不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因此,初高中体育教师以此为灵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作为判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随着学生成绩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了积极的变化。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等方面。随着全球对初高中生学习的重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多年前,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与时间的发展成正比例的,而是有一定阶段性的记忆,发展速度也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其实,学习就像盖房子,二层建筑以一层建筑为基础。所学的旧知识对新知识的重要性,正如一楼对二楼一样。只有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创造出知识的殿堂。当我们在不同的年龄看同一件事时,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感受。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习和培养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二)初高中体育课程的融合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关的教育法规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教材的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教材每一节的内容能够合理的衔接。课本的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像长凳的每一部分一样。只有按照榫卯结构顺利连接,才能充分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二.初高中体育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中学教育的教学目标也从单纯应付高考转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长期以来,体育一直被视为缓解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的“放松课”,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体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导致体育教学逐渐偏离了传统教学“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教学初衷[2]。
        (一)缺乏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
        从当前体育教学的现象来看,很难很好地完成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达到国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标准。这两个问题是目前最难解决的。由于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差异。顶层设计基于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在体育课,我们应该彻底实现的主题“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课堂,不再单一追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表现,但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材总体规划不足
        在体育方面,每个阶段的教育目标非常相似,只不过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是不让体育是一个空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教材,初中体育教育和高中体育教育是不相关的,没有达到衔接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高中体育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中学教学工作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成为研究的重点[3]。
(一)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体育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从学生心理年龄和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待教学问题,认真感受课程的完整性,并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为了加强初高中体育课程之间的衔接,我们应该从其他学科的教学案例中学习课程完整性的重要性,并把提高课程完整性作为教学的重点。此外,体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内容不仅包括运动技能,还包括运动损伤,加强体育综合性的提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突出各领域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衔接是指一个接一个的环节,加强初高中体育课程的衔接,应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连贯性。例如:对于铅球和立定跳远,我们过去在初三就集中训练,但为了提高体育课程的衔接性,体育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教授学生,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保证了各领域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四.结束语
        初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新课改工程的帮助和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也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学校和教师要重视体育学习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已经实施,要使相关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彻底解决学习内容衔接不畅等问题,使学生和学校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和. 基于高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研究[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2):454.
        [2]万新娜. 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的途径研究[J]. 新课程, 2019, 000(006):44-44.
        [3]陈丽娜.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