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峰
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龙新小学,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510978
摘要:新的教育形式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需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丰富教育内容,保证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和学校应当分析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问题,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德育教育;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所在。在新形势下,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德育教育方法;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加教育趣味性;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增进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优势,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在人的精神内核中,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基础工作和最高目标。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年龄情况决定着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德育工作者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能够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
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小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是建立基本观念的关键时期。每一个小学生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希望,德育教育的开展可将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进行培养,使其能够真正成为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学生的道德观将会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做人,能自觉成长为造福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难点
(一)曲解德育教育的工作理念
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日常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管理中加入德育教育仍旧存在诸多难点。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优秀的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养。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中的部分管理者和行政工作人员,未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关注学校的表面形象,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只通过学生最终的开始成绩评价学生。在这样的情况和形势下,学生管理、教育管理工作大多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此外,部分教育人员认为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未能积极配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这严重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德育教育工作形式较为单一
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不仅可吸引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还能最大程度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教育人员都是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运用较为单一的方式引导学生。
虽然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充分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但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成长方面的需求,学生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无法真正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很多教育人员都会采用较为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这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德育教育知识,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方向进行分析和思考,未能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德育教育方面,学生往往会产生负面想法,并逐渐向着负面极端的方向发展。
三、新形势下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一)开展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
学校的所有教育人员,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在注重个人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外,秉承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能够在校园内营造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将德育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效融合起来。
第一,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的个人职位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就应当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更新教育理念,懂得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懂得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日常变化;第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丰富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借助潜移默化地影响,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构建系统、完善激励制度。教师应当学会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认知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做出全面、详细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二)丰富德育教育的工作形式
不同类型的德育教育活动,可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德育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发展与成长[2]。
首先,教师应当努力构建出氛围浓厚的教育氛围,将德育教育工作与日常学生管理有效融合起来[3]。教师需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教师应当在不同的时期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紧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构建全新的校园风向;其次,学校应当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教师会议,将学校近期的最新消息传递给教师,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班主任需根据学校提供的消息,积极开展有趣的主题班会,运用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中,德育教育是重点和难点,需教师和学校能够克服诸多教育难关。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变化,更新教育理念,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终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罗银花.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小品文选刊:下,2019,000(007):1-2.
[2]宋兆林.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9):76-77.
[3]许庆祝.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