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刘瑜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当重视信息技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刘瑜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学校  ,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当重视信息技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计算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课程标准上要求引入信息技术到现实教学中片面使用计算机,由此产生了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实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数学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光有计算机没有适合的技术支持同样不能整合. 提高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效果,最大的利器是《几何画板》。《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功能,在平时的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地方都能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带来的便利。下面从实际教学中谈谈《几何画板》的应用。
        一、运用在几何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探索奥妙的几何图形
        在教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制作的动态的勾股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勾股定理.并且在这个时候还可展示一些分形图片,渗透分形知识,激发学生课外探索知识,提高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动态演示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
        在介绍全等三角形时,一般都是通过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进而发现一些图 片,如果将它们叠在一起,它们就能重合,在此基础上说出:W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会影响他们对全等图形概念的理解,但学生们确失去了一个了解图形能够重合的变化过程.利用软件可以将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让学生们经过“平移”、“旋转”、“折叠”等变换过 程,使学生们“看”到能够重合,让图形自己说话,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思考 与讨论从而得到结论,往往要比观察静止图片的效果更好点.另外通过计算机的 帮助,让学生明白这些图形的变换,还可以为今后在学习全等图形的证明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运用在函数教学中
        (一)便捷演示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
        我们在函数图像制作的教学中会给学生们介绍,通过函数的表达式先列表、 描点,然后要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但为什么是是光滑的呢?教师很难给学生解释原因,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较松实现,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光 滑”的原因.我们可以继续缓慢的拖动滑条来不断增加 描点的个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学生可以形象地、直观地观察到,随着描点个数的不断增加,点与点之间的连线越来越“光滑”了。

这样的演示后,还需要跟学生说太多的内容吗?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软件中对点的跟踪,拖动一动点,观察这个点所走过的路径,体会“光滑”的含义.通过这些操作能够让学 生体会到函数图像实际上是点的集合,当我们取的点足够的多就能显示出原貌。
        (二)简易操作变换探究函数的性质
        在研究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时,对于如何从函数的图象变换为函数y = x2+7的图像,以前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在头脑中去“想象”变换,而这个变换要比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更加难以想象.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较多地是通过对列表中数据的观察,然后由去“想象”两个图像之间的联 系.这就对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通过《几何画板》来研究这个问题就很容易了.在几何画板中,我们拖动滑条y使B不断增大时,图像就会向上平移;反之当B 不断减小,图像会向下平移.如果拖动滑条x:,使A不断增大吋,图像就会向 右平移;A不断减小吋,图像就会向左平移.很显然当我们拖动滑条改变参数 A、B时,软件就能实时地、动态地显示出所对应的图像,这也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了参数A、B的意义.教学中利用软件的帮助可以轻松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今后学生在解决关于函数y= (x-2)2+4的图像如何由函数y= x2的图像平行移动得到的就不再是难事了。
        三、模拟试验过程深化对概率统计的理解
        初中数学有关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有转盘、投针实验等实验,课堂上实际 操作往往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很多实验是需要大量重复实验,这些实验很难在课堂上来完成.显然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准确性,这吋信息 技术来辅助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性了。
        要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既需要一定的课件制作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技术,但更需要过硬的数学专业技术素养,并且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通过课件的展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在教学活动中,要构建合适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方式,将研究切口落在“探究性”上,突出了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四个主变量形成的教学程序和结构的设计。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实现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的环境。
        结语:我个人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不能替代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也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探究交流。多媒体课件应以实用为主,切不可为用而用。在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课件,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提出问题,揭示问题的实质,应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课件除了一些必要的“润色”加工外,应该做到朴实实用,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况姗芸,黄润梅,卢昀,何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现状分析与推进建议——基于“部级优课”视频课例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8(09):61-68.
        [2]况姗芸,黄润梅,卢昀,何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现状分析与推进建议——基于“部级优课”视频课例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8(09):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