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程茜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第四中学,广西贺州 5468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实验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初中生对周围的事物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科学的奥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动手实操锻炼
当前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位置,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学生主体性不受重视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很少的机会能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一般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有的教师甚至会利用视频的形式将实验过程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没有动手实践操作,就没有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会导致实验教学课堂效果不佳,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
(二)对实验缺乏“容错机制”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并不重视,认为实验是物理知识的“附庸”,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理论知识,物理实验教学并不重要。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指导过细,学生在实验中没有充分发挥的“自由”,严格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管理过度”的物理实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固化,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更无法拥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对物理实验缺乏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加入大量理论知识记忆的实验课堂形式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失去兴趣,缺少了实践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实验操作
在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创新实验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初中物理实验过程是深入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掌握实验的原理、过程、变化和结果,使得学生更全面、准确、深入的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另外,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相关知识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通过实验过程让学生认识、体会、学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在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实验中用水瓶向装满水的水盆中按压,会亲身感受到“溢出的水越多,学生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动探索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并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会更深入认知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并且对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 V排”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另外,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课堂主体,在实验中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讲解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果。因此,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僵硬化的物理知识。教师占据了实验教学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有自由空间想象,更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实验过程、结果掌握也不牢固。所以,教师要积极的转变实验教学现状,摆正自身在实验课堂上的位置,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2]。另外,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的结果时,教师不要马上指出问题,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能更好的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成果,让学生拥有更强烈的实验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杠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可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教师要给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的特征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有关杠杆原理的知识。在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自由的思考、想象,学生对课程内容认知更深入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实验进行时生活化
创新需要“源泉”,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就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将物理实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一方面。学生能够在熟知的领域,探索物理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转化应用,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物理实验生活化,需要教师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化物理实验课堂[3]。例如,在学习“滑轮”相关知识时,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滑轮应用案例”,为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结束后,让学生观察国旗的上升原理。如此,学生对“滑轮”的原理有了清晰的认知,会积极主动的思考生活中应用换轮原理的实例,像晾衣架 、起重机等等。应用生活中的实例,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滑轮相关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对换轮原理的应用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52.
[2]曾华南.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 000(023):P.57-58.
[3]曾华南.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C]// 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辑).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