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古袍中学,广西贺州市542800
摘要: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人类的进步也需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应当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求新思变、勇于创新。下面编者凭借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观点,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呈扩大化趋势[1]。创新能力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学生意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是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一种重要衡量标准。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学工作者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严重,过度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常常将老师的讲解当作是“标准答案”,逐渐丧失了主动思考的欲望。这种现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身为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教学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
一 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全面认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幂的运算”时,如果教师沿用陈旧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还会引发学生的抵触与厌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芝麻与太阳的质量”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形象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一粒芝麻的质量与太阳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如果将芝麻种植在土中,将第二年收获的芝麻继续种植……到第13年的时候,芝麻的总质量就能够达到太阳的5倍”……这种情景教学方式不仅向学生展示了“幂”的“爆炸式增长”特征,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索欲望,不少学生会沿着“幂”的特征进行一系列的丰富想象,逐渐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二 问题引导,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数学教学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体验猜想、分析以及验证的全过程,诱发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动机[3]。
例如,在教学“圆周角”相关知识的时候。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具辅助的方式移动圆周角定点的位置,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条弧线对应的圆周角与其圆心角是什么关系?”学生们仅凭肉眼观察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不唯一。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纸笔对自己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们可以实现对自身所提猜想的判断,进而适时转变思路,从其他的角度进行探究。此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引发学生为寻找答案而不断努力,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习不能闭门造车,不同学生之间应当加强学习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们在相互学习以及借鉴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见解,进而不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4]。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掌握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以及“能够利用点和直线的距离判断其关系,并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等课堂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各个小组可以根据组员的能力进行任务分配,最后派出代表展示小组的整体成果。教师则需要引领各个小组进行互评,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以及学习。由于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小组所选择的学习方法会有所不同,学生们在互评过程中会学会并掌握多种方法与技巧,进而实现自身学习思维的发散。
四 变式训练,培三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变式训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形、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5]。
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合并同类项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变式“先化简即合并同类项,再代入计算”等题目训练,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将23.5x+12.5x=(23.5+12.5)x变换成(23.5+12.5)x=23.5x+12.5x,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互换,加强学生对整式加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原有的题目为基础,变化成相同难度的题目或者是难度相对提升的题目,以增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推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能一直原地踏步,而应当不断突破、有所创新,培养并提升自身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重要体现,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身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方法,从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合作学习,变式训练等方面开始着手,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厚畅.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19):142.
[2] 蒋云萍. 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 2020(16):22.
[3] 黄秋霞.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2):159.
[4] 李宗余.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能力的途径[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10):1-1.
[5] 江莲英. 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