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学情景创设法,实现幼儿课堂高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钟惠娜
[导读] 幼儿的智力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幼儿园教师要让幼儿在启蒙教育中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还需辅助各种能够增强幼儿认知体验的学习方法来展开教学。
        钟惠娜
        深圳市罗湖区田心幼儿园,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幼儿的智力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幼儿园教师要让幼儿在启蒙教育中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还需辅助各种能够增强幼儿认知体验的学习方法来展开教学。在这一幼儿教育背景下,不少教师开始运用[  作者简介:钟惠娜,女,广东深圳,深圳市罗湖区田心幼儿园,保教主任。] 情景创设法来展开幼儿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效。实践证明,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良好的情景体验下掌握好课堂知识,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景创设;高效教学;智力发育
        有价值的教学情景能够让幼儿全身心地体验知识学习过程,还可提高幼儿内化知识的效率,促使幼儿更好地掌握课堂中的知识。同时,良好的教学情景还能让幼儿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探索欲望,使其在教学情景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学会从主观上享受情景式的学习过程。幼儿教师可依托情景创设法,建构高效课堂,提高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依托多媒体创设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这意味着形象、色彩、声音是增强幼儿学习专注力、培养幼儿学习兴趣、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素。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可尽可能地将这几种要素整合在一起,最大化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多媒体教学能够满足教师的这一教学需要,因为多媒体本身就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集于一身,所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开展直观教学,让幼儿看到多媒体画面中事物的鲜明形象、色彩,聆听到各种声音。在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可辅以情景创设法,打造一个更加生动高效的课堂,让幼儿在多媒体画面的引导下走进生动的情景之中,使其主动参与愉快的教学活动[1]。
        例如在《秋天的颜色》这一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在多媒体画面上放映各种秋天的图片,如枯黄的小草、红红的枫树、绽放的白菊花、绿色的松树等等,这些不同颜色的事物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教师还可播放曾可以朗诵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音频,让幼儿一边聆听充满感情的朗诵音频,一边欣赏图片。在这一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无疑进入到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之中。教师可适当地提问,激发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欲望:“孩子们,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告诉老师,在自己的心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吗?”
        例如有的幼儿是这样表达的:“我在秋天可以看到好多好多颜色,小草是黄色的,枫树是红色的,菊花是白色的,松树是绿色的……”在幼儿进行自主的语言表达时,幼儿对“秋天的颜色”会有比较直观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知识学习兴趣,还有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利用故事元素创设情景
        喜欢听故事是幼儿天生的爱好,而且听故事也是幼儿对外界事物进行有效认知的重要途径。教师普遍都能够关注到幼儿喜爱故事的个性特点,但是不少教师对故事元素的使用方法缺乏创新性,会让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淡化,反而没能发挥出故事教学的真正作用。对此,幼儿教师可尝试利用故事元素创设趣味的教学情景,发挥教学情景的氛围渲染作用,让幼儿受到感染,带着对故事的兴趣与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
        例如在《果酱小房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故事的插图,将故事分为一个个小情节,并围绕小小的故事情节,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自主发散思维,想象一下故事插图中可能会发生的情节。比如教师在最初讲故事时,可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插图,然后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纷纷回答是房子。

此时教师可继续提问:“你们对这样的房子感兴趣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和这个房子有关的故事呢?”
        教师的问题引发了幼儿对后续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开始走进了故事情景之中,于是教师可抓住合适的时机,出示第二张插图,并继续根据新的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是谁发现了树林里的房子?它会对这房子感兴趣吗?”在幼儿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出示第三张插图,继续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在脑海里想象一下故事的具体情节:“啊,熊哥哥靠近了房子,它做了什么?它心里在想什么呢?它又会对房子做些什么事情呢?”
        随后,教师继续出示新的插图,并引导幼儿的想象和思考:“熊哥哥很喜欢吃蜂蜜,可它为什么将自己那么喜欢的蜂蜜涂在房子的墙上呢?”由此,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走向故事世界的深处,让幼儿主动去探索新的故事内容。当幼儿完整地欣赏了整个故事,无疑可获得比较丰富的情景学习体验。教师可围绕整个故事,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如:“故事里的这个房子和生活中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在这一故事情景中,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实践证明,教师利用故事元素进行情景创设,可增强幼儿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可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借助具体实物创设情景
        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增强幼儿认知能力的教学元素,让幼儿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可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来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其快速调动自己对相关实物的认知经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实物有关的课堂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入情景创设法,营造一个以实物展示为主的生动教学氛围,让幼儿主动进入生动的情景,自主获取知识[3]。
        例如在《小灯笼的聚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幼儿自行准备小灯笼,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将自己的小灯笼展示出来。此时,教师可鼓励幼儿环顾四周:“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么多的玩具小灯笼!像不像小灯笼的聚会呀?”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观摩彼此的小灯笼。教师可进一步激活教学氛围,将幼儿带进教学情景之中:“你们想不想让小灯笼的聚会更加热闹?我们一起来制作更多的小灯笼好不好?到时候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灯笼最好看、最有趣!”此时,幼儿产生了参与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教师可抓住时机,向幼儿传授制作小灯笼的基本步骤。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创造力,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展开独立的思考:“孩子们,想不想让自己的小灯笼成为最耀眼的那个呢?可是要怎么做呢?自己会做哪些别的小朋友想不到的图案或者造型呢?”幼儿开始低着小脑袋思考,有的还和小伙伴交流了,希望能够找到不一样的灵感。就这样,幼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小灯笼的设计与制作活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小灯笼的文化属性,创设不一样的教学情景。比如教师可向幼儿展示传统节日中常见的红灯笼,让幼儿回忆起自己在国庆节、春节见过的红灯笼,使其沉浸在具有浓郁传统文化韵味的教学情景之中。在幼儿正式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可鼓励幼儿在小灯笼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幼儿在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能够学会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制作美观的小灯笼,学会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幼儿亲手制作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的小灯笼时,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并培养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情景创设法在幼儿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教学作用,不仅可增强幼儿的学习专注力,还可培养幼儿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如想象力、创新创造能力等等,同时也可以提升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与文化素养。因此,幼儿教师可积极地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情景创设教学,从多方面提高幼儿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熊慰宁.创设教学情景——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策略[J].魅力中国,2020(24):377-378.
[2]石秀秀.探究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有效情景的创设[J].文渊(中学版),2019(10):468-469.
[3]包芝兰.浅谈情景创设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3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