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春
浙江省泰顺县罗阳镇第二小学,浙江温州325500
摘要:数学在小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爱上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引言:
当前,高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大多数数学教师一直在为之努力的方向。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同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在涵义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要具备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有两种能力: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联想力可以帮助学生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我国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教学,是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素材进行具体化的数学构思,进行数学运算,形成数学感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感”,是一种动态的数学学习活动。比如:原来有6只小羊,又来了2只,这是数学素材;根据这些素材形成数学构思就是数学思维。例如,原来有6只小羊,又来了2只。问题1、一共有几只? 用加法计算。即6+2=8(只)。问题2、来的只数比原来的少几只?用减法计算。即6-2=4(只)。问题3、原来的只数去掉几只就与原来的同样多?也用减法计算。问题4、再来几只就与原来的同样多?用减法计算。问题5、原来的只数与又来的相差几只?也用减法计算。问题6、原来的只数是又来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等等。同样的2个信息,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首先要让学生形成数字概念,对数字形成概念的过程,学生会产生丰富的思维活动,因此通过概念教学,小学生对逻辑思维方法会有初步的接触,这也会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其思维特点正是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抓住这一优势,注重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清数学内部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从而加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有助于小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按照教材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进行知识的接收。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单调乏味,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完全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课堂上过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以教材的内容为先,力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全忽略了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完全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三)教师过度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运用的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是现在学习负担越来越大,繁重的学习压力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逆反等现象。而教师还是一味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技巧的掌握。
四、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操作培养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操作培养思维。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氛围更活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剪刀和纸进行操作活动。上第一课时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分别折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找出各有几条对称轴。还可以折、剪三角形及圆形,找出该图形的对称轴,并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当一出示圆形时,学生很快就说出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上第二节课时,平移。让学生剪出4个小人手拉手时。让学生懂得4个小人打开,一拉,这种现象数学称平移现象。而且它们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剪、折、拉、等操作。还让学生剪自己喜欢的有关轴对称图形。找出不同的对称轴。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各种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下课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节课真好玩!我懂得很多知识!”。只有这样的主动参与,边玩边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习兴趣。
(二)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生进行正方体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并展示一两件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比如魔方、纸箱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并列举出更多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正方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可以集中学习的注意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三)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教学方式愈加多样化,小学数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信息更加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演示出来转化为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对思维能力的概念进行认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福枝.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神州,2019, 000(002):110-110.
[2] 陈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2020,000(001):P.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