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心怡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2133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们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能够依托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数学知识点进行多样化探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有效深入的思考,挖掘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并利用举一反三法和变相思维理论来有效地解决现实性问题,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实践
前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在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善于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们活跃课堂气氛,使新旧知识实现良好有序的衔接,并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现实情境来把握突出的、关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难题的基础上升级自信心,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基本概述
(一)定义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中先学习理论、然后再解决问题的顺序。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们主体地位的情况之下,能够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和生活化场景,让学生们以问题为核心来具体地规划实习内容,主动探寻解题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要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便于激发其求知欲望。
(二)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意义
首先能够帮助学生们明确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根据相关的教材内容提出针对性强且特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积极的引导之下,融入到特定化的场景当中,并联系相关的知识点,寻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的形式来破解解题方法,有利于培养其主动思考的意识[1]。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在实践当中,高中数学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们解题能力的挖掘,以理论灌输为主,这种相对单调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很难让学生们从简单到复杂深入地研究问题。基于此,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跟随问题的情景来逐渐形成自主思考,进而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成就感。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当中,大多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们单纯地灌输数学定理解题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升级,很难激发竞争心理和自信心。然而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学生们成了课堂的主人,能够意识到数学问题的探究点,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探究的形式来寻找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探索到数学知识的未知领域,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解答出问题的情况下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一)提升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高中数学的学习本身是一门集发现、研究、思考、探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们可以基于自身的学习现状,在保留原有知识系统的情况下,探究更多的新知识,实现学习的积累,并使其养成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
基于此,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引导之下,教师每设计一个数学问题都应该思考该问题能否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学生理解方面是否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是否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心理。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要求符合学生们的心理预期,难度适中,可以照顾到大面积学生的基础性水平。而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也可以进行分层的问题设计,一方面确保学生能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致,另一方面也能够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各类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思路进行多元化思考,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
例如,在讲到“圆锥”等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想要求得圆锥表面积公式,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设计问题的层次,如“圆形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样的?如何能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圆锥表面积的公式?圆锥在展开之后能够得到哪些图形?”通过这种层层提问的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一边思考的情况之下,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圆锥的图像,优化其图形思维能力,并对整章的知识点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掌握和概括。
(二)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使其在数学思维的引导之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基于此,在高中教学实践当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现状以及生活实际来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并列举身边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们可以深入到问题情景当中,学会自主寻找和有效观察,探寻知识的答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以问题驱动为核心,让小组通过探究某一问题或某个现象来寻找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或者推导某个数学公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其学会分享和倾听的重要价值,强化合作意识的同时,完善数学学习能力,以便于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均值不等式”等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现状来创设这样的情境。两个商场为了能够信消费者,在节假日之前出具了商品降价的活动,并生成了销售活动图,设置了各自的降价方案。其中,A商场第一次大n折,第二次打m折,并进行多次降价销售。B商场也进行两次打折,折扣为(m+n)/2,二进行销售。然后让学生们思考两个商场的打折中哪一个更加优惠,试图让学生们能够从实际经验当中寻找到数学解题的角度,以此来提升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认知的实用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本身就过于琐碎,如果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仅会导致课堂死板,学生们的思维意识也跟不上教师的脚步,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可以基于驱动式教学法的引导之下,培养学生们自主提问的能力。可以针对某一公式或某一定理让学生们进行思维的发散,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场景让学生设计专属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探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整理数学思路,厘清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使得新旧知识加以连贯,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提升课堂效率[3]。
三、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采取驱动式教学法,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多种多样的实践和情景当中加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基于此,在教学实践当中,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们主体地位的情况之下,可以促进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激发学生逐渐探究的意识。同时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情景当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翔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55-56.
[2]吕敏.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0(36):20-21.
[3]卢东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6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