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住校生良好的寝室卫生习惯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刘文军
[导读] 着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增多,寄宿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刘文军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蔡家岗中学 415108

        摘要:随着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增多,寄宿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因此,寄宿学校教师们需要肩负的责任与之前相比也更重,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引领者,还要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卫生习惯方面进行关注与培养,做好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所以,教师必须先从学生住宿的寝室卫生进行抓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这也是寄宿制学习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此外,教师在实施教育引导时还要深入学生基层,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进而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引导。
        关键词:寄宿生;卫生习惯;学校;培养策略
        由于部分学生受家庭因素影响比重较大,大部分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家长们的刚性需求,寄宿形式应然而生。大部分学校的主要形式分为两种,走读和住宿,所以一个班级内既有走读生也有住宿生。因走读和住宿的情况出现,这对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来讲,增添了一部分管理难度。其主要原因是,住宿学生因离家比较远,还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方面稍落后于其他同学。进而导致在日常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方面都与走读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增多对住宿学生的关注,及时纠正学生们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主要因素
(一)易于促进个人健康
        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身体,既可以有效缩减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能够为个人健康成长进行基础奠定。许多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个人养成不良好的卫生习惯造成的,并且是在个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产生的。导致人类感染各种类型的疾病,经过医学实践论证表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促进人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拥有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督促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养成良好卫生美德
        讲卫生可以说是一项传承公共卫生文明的一种美德,传统美德是需要落实到个人身上。卫生公德也是道德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维持日常生活环境的主要秩序依托。因此,督促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美德是当前初中教师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基于此,落实到具体时,教师需要呼吁学生们讲卫生,并且在班内定期开展卫生运动讨论会,从改变班级环境为起点,督促学生对个人卫生、寝室卫生等进行健康管理[1]。此外,还要向学生传输卫生公德知识,讲卫生不是一项任务,而是有益于个人健康发展的美德。


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具体措施
(一)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卫生意识
        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合理将卫生科学部分知识融入本节新知识内容中。因学生从小对于卫生相关意识比较淡薄,对于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方面也没有进行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为学生进行卫生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内,使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获得深刻的体会与感悟。同时,教师还要对现阶段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接收能力进行了解,筛选适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架构,以此来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悄悄变化的我》这部分知识时,在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身心发展方面都存在一定变化,学生发展变化的矛盾期有很多烦躁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此外还可将卫生相关知识与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继而促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的同时,也能对初中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方面进行督促。
(二)思想引导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促进初中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降低疾病发展的概率,也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住宿生卫生习惯培养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因住宿学生缺少家庭因素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从小就形成较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在筛选教学内容时需要依照现阶段学生实际来制定,并且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主要核心基础。此外,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定期对寝室进行通风、整理室内卫生等,还要根据寝室人数制定卫生计划表,将卫生任务落实到个人身上。与此同时,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设置寝室卫生评比活动,对于卫生较好的寝室教师给予奖励,对于评分较低的寝室教师给予相应卫生整理惩罚措施。但是,教师的奖惩都是以科学合理易于学生健康发展为标准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
(三)设置实践活动,提升文明思想
        在初中阶段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可通过广播站、集体动员大会、班会、讨论会、道德与法治课堂等方式,来向学生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可根据现阶段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为学生设置卫生文化评比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此外,设置实践活动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掌握卫生知识,并意识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继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文明思想和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寄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内度过,缺少家庭方面的关心和爱护,作为校园内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家长的关爱,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心理变化进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为学生提供方向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多给予学生关爱,进而使学生在学校内也可以感觉到家的温暖。进而促进学生在校内就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觉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进行基础奠定。
参考文献:
[1]张锦梅. 浅谈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8):288-288.
[2]吴秀琴. 农村高中住校生养成习惯培养途径[J]. 速读(下旬), 2019, 000(002):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