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萌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百鸟亭小学 安徽 黄山 245000
每位新教师几乎都会遇上这么一个难题,同样的课堂教学、同样的巩固练习,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完成作业非常迅速,而且这些作业对他们来说似乎极其容易;有的学生永远都有完成不了的作业、订正不完的错题,每天疲于应付,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往往是前者的数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开展了《关于智慧课堂下小学数学“点餐式”作业设计及评价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班作为试点的智慧课堂班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地根据学情和需求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更新迭代“点餐式”作业的方式和题库,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一、第一阶段:探究——教师“点餐”
2018年,当有了“点餐式”的想法以后我们开始着手实施,利用学校配备的iBooks里的作业功能,通过课前推送导学单、课中推送当堂练习、课后推送巩固练习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导学单功能很好的掌握了学生的学情,根据系统统计的正确率来安排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再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课中发布的作业也有了不同的层次,当堂完成可以让教师准确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课后根据学情推送相应的分级作业,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分级作业还贯穿了寒暑假,能够有效的做好知识的衔接。
在实施了半学期以后,发现班上学生对作业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到“会做”、“会思考”、“有挑战”,在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每天不再为作业所苦恼,而是跟同学讨论彼此的题目,尝试挑战更高难度作业的也偶有发生,班级的整体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阶段总结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缺少作业题库,所有的题目都是由教师来命题,全面性不够,未能实现真正的智慧课堂;其次是缺少持续性的量化数据,只有当次作业的情况分析,没有连续性的数据呈现,无法实现综合评价;最后,由于全程是教师在“点餐”,学生的主动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研究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第二阶段:反思——学生“点餐”
1.“菜品”明朗化,学生主动性更强。为了改变第一阶段发现的问题,2019年10月份开启了学生“点餐”的模式。首先在iBooks上引入大量的题库,让教学资源变得更加充实,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再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设立简单、普通、拔高三个等级的题库,每个学生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作业。
2.量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三种不同的作业难度设立不同的积分等级:
简单 普通 拔高
完成分类 正确完成 订正完成 正确完成 订正完成 正确完成 订正完成
得分 2 1 4 3 6 5
每位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积攒了一定的积分后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如一次与最喜欢的教师拥抱的机会、一次与教师合影的机会或者一样心仪的学具等等,用学生们最喜欢的评价反馈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去挑战自我的积极性,也在班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私人订制”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每一位学生都很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在日常的书面作业中,我们可以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作业的亮点,书写好的可以画上几颗五角星、作业认真的可以画上笑脸、质量高的可以画上可爱的表情。
增加了这些互动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在自主“点餐”的环节,也存在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不敢去挑战难度大的题目,一直停留在简单的作业层次里,这样反复的简单训练无法进一步提升;其次,部分程度好的学生为了获取积分会去选择多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未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点餐”的优势。
三、第三阶段:优化——教师“点餐”+学生“点餐”
将教师“点餐”和学生“点餐”相结合,明确作业层次和规则,进一步优化“点餐式”作业,更好的达到改变作业方式的目的。1.分层定位明确。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仅作业要分层,对于学生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浮动分类。设立A、B、C三类学生等次,根据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共同判定浮动等次,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挑战,再进行等次的调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不降低对每一位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们在循序渐进中不断的提升自己。2.作业规则明确。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相应的作业选择规则。如A类学生完成拔高题目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完成一般题目只能获得一半积分,且每天只能叠加一次;完成简单题目将不能获得积分。B类学生完成一般和拔高题目可获得相应积分;完成简单题目只能获得一半积分,且每天只能叠加一次。C类学生完成三种难度的题目均可获得相应的积分。3.增加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课程的内容自己去设计“菜品”,再通过沟通和交流优化自己的“菜品”,最后再与别人交换“菜品”,自主设计的过程不仅经历了头脑风暴、还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的收获和巩固所学的知识。4.评价方式再优化。前期的评价方式是积分加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这两种方式都比较单向,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优化评价,让学生也能参与到评价中来,我们发现希沃易课堂上的“评价”功能正好可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自己活着他人进行评价打分,最终形成个人的评价总报告。
在“点餐式”作业设计及评价研究的探索中,我们的不断的去探究,不断的反思,不断的优化。每一次的探索也都带来了一些改变。作业不再是“一刀切”,评价不再是千篇一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探索并未停止,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针对“点餐式”作业和评价都能擦出更好的火花。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是学生,每一个学生也可以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