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玉兰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90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小学数学作业量成为了关注重点,因为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减负成为了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然而在对小学阶段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后了解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占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较大,这就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总会出现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去写作业,而不是在写作业的同时认真复习所学知识。这就导致课后作业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学生的负担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直线下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合理对作业量与作业内容进行设计,进而有效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有为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才能保证学生可以牢牢掌握所学知识,这就导致当前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理念成为了空谈。很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高举减负“旗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利用传统教学理念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甚至部分教师为了让课后作业“看上去”不是很多,会直接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为学生购入练习册,并规定每天完成的页数,这样在课堂上留作业时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多。所以为了真正做到减负,教师不仅要取消课后练习册,还需要合理的为学生设计作业内容。那么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得到提升,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了解所学知识,并降低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口算与笔算能力提升作业设计时,教师就需要将口算与笔算的枯燥问题重视起来,若是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独自完成,就会导致其失去作业完成兴趣,并且学生也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那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就要注意,一定要保证作业的完成可以联动学生家长或是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那么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指导学生家长与学生配合完成作业。或是让两家距离较近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地点相互配合完成作业,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并保证学生可以在合作下更加主动地完成作业[1]。不仅如此,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时还需要教授给学生家长一些简单的教学游戏,例如数字卡片游戏,并让家长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利用这一游戏与学生进行互通,借此来提高学生作业完成兴趣,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二、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作业量的分层
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这一问题,那就是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作业量的问题重视起来,以免学生因为无法承受作业量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在作业量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作业量,还需要在保证学生作业量能够使其正确理解所学知识。那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借此来降低学生作业负担。例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并且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概念,那么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就可以适当降低作业量。但是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适当为学生增加作业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了解所学知识。
(二)作业难度的分层
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为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这就导致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厌倦情绪,仅有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会出现厌倦情绪[2]。那么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并降低学生作业负担,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出不同难度的作业,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点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三个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去完成,并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题目。作业内容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就是简单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完成对普通长方体与正方体面积的计算。二级题目可以定为复杂的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三级题目可以选择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需要深入探索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传递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知识,并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尝试进行探索。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作业设计合理性,还可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一定局限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因为以往所学知识以及课后接触作业的限制使得其只能围绕着固定的知识概念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受到影响。那么在教学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课程教学工作能够更加多元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去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生的知识接触面也能够得到拓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教学引导策略,如《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后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选择通过合理的方式其思考如何有效设计作业,例如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是在除了应用X对数字进行表示,是否需要让学生探索还有什么字母可以代替数字。这样就可以保证作业内容设计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激发出来。
四、设计实践性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是作业的设计能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为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生活事物能够对其带来极强的吸引力[3]。那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并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内容,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布置《3的倍数特征》作业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寻找与“3的倍数”有关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这种与生活相关作业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长此以往持续下去,学生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认知,并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为学生更高年级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应利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也了解到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学生作业负担大的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将作业设计问题重视起来,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就能够为学生布置出合理的作业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时就会产生探索与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建华.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5):29-29.
[2]王玉梅.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速读(中旬),2019,(10):117-117.
[3]夏丽扎·再肯.浅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12):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