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久江
冠县甘官屯镇联合校 山东聊城市 252519
摘要:红色教育是当前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为了保证红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充分渗透,学校和教师首先需要掌握当前学生的具体动态,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加强对红色精神的融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本文针对当前红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合,进行了相应的策略探讨,以期对实际的工作形成帮助。
关键词:红色教育;小学;融合方式
引言:红色教育是小学阶段进行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小学生实施红色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引导小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基于此意,本文从教学延伸、家校互动等方面探讨了将红色教育与小学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恰当的课堂教学延伸,渗透红色教育
从当前部分地区进行的小学红色教育现状来看,相关地区为了保证红色教育有效地扎根于学生的思想之中,引起学生对红色教育内容的重视,因而采取了单独进行课程开设的方式来推进教育过程。但在这种方式之下,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多数学生难以深入地对红色精神形成认识。
首先,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在未来的教学之中,可以进行教学策略的改善,将红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进行互相结合与渗透,例如在展开道德与法治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当地的红色文化内容引入,从而改善以往课程内容过于单调,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弊端。
其次,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还需要注意学科本身的特点,以此来加强两者的契合程度。例如:在语文课上进行红色文化渗透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语文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字敏感性,为了保证两者的良好融合,教师可以将部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中。在这种方式之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与了解红色文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次,在实际的教学展开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恰当地组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与红色历史息息相关的视频、图片内容等,视频图片内容在选的的时候,可以以我国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等内容为核心,这些内容在课堂上的呈现,对于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坚韧不屈的精神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能够改变以往单调和枯燥的学习过程,达到辅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的目标。
二、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融合红色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红色精神内容的渗透之外,学校还需要注重日常活动对红色精神的宣传和渗透作用,尤其是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是以我国儿童为核心构建的,学习共产主义精神的组织,通过这一组织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儿童在未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力量。学校需要把握少先队这一特性,自然地把少先队活动作为实施红色教育的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少先队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之中接受到有效的红色精神教育。
在小学阶段,六一儿童节的少先队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较为充分的红色精神教育,因此学校可以定期进行规划和组织活动。进入少先队之前,让学生对少先队员的精神面貌、规章制度等进行一定的了解,为其加入少先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日常的教育之中,学校的各学科教师也需要进行少先队相关内容的教学和讲解,让学生对这一组织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教育工作之中,教师和学校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案例的筛选,例如选择革命时期少先队员先进事例或本地优秀少先队员事迹,达到充分渗透少先队精神文化,让学生了解少先队员应有的精神面貌[1],已达到渗透红色教育的目的。
此外,在其他的重要节日如国庆节等,学校需要以少先队员和红色教育为核心展开相应活动,形成系统性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周边的学习活动,利用少先队自身平台来进行红色精神和文化的宣传工作,促进学生在红色教育之中得到精神上的成长和升华。
三、加强家校互动,促进红色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家庭与学校共同推动红色教育工作,将能够极大地促进红色教育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需求,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同时也需要利用互联网来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随时为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之中的精神面貌,引导家长在家庭之中对学生实施相应的红色教育。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够促进相关教育经验的交流,便于对以往教育成果的总结,形成新的教育方法。学校定期组织红色教育典型人物讲座,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对当前先进人物的事例和精神进行系统性的了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在学校、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过程中,可以形成相应的教育主题活动,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到红色教育活动之中,为班级的学生分享自身的理念和感想,以此作为教育学生的方法。由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家长所讲述的内容往往能够具有更强的说服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红色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育方式不宜过于频繁,学校在组织相应的交流会议的时候,可以按照每学期二或三次的频率来进行,以防止这一活动对正常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红色艺术实践,践行红色教育
红色艺术对于传播红色文化,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红色精神和红色信念。学校在实施红色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忽视这一教育形式的重要作用。针对进行红色艺术欣赏和实践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艺术表演。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采集相应的红色故事案例,并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引导不同的小组进行相应的剧本改编,并在学校的活动之中进行表演。
这种方式进行红色教育,将极大地加强红色教育活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起到过目不忘的效果。于此同时,在红色演出过程中,学校在进行组织的时候,为避免表演内容的单一性和空洞性等问题,可以通过组织舞蹈、舞台剧等表演形式,让学生按照自身对剧本和故事的理解来进行相应的表演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参观红色教育发源地、烈士陵园等方式来进行红色教育,这种方式之下,学生进入到现场进行亲自观察,能够更为深切地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
五、优化教学环境,润入红色教育
打造一个系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氛围,建设校园红色文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特色学校文化,对学校的长足、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墙、栏、廊、道等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展示,合理规划校舍建设、小品景观、花草树木等校园布局,打造干净整洁、清新雅致的校园红色环境,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红色文化。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园建筑和教育教学场地设施设计,要庄重、开放、协调、明快,充分整合红色资源,使校内的每一处景点、每一棵草木都与红色教育布局和谐,充分挖掘校园建筑和场地设施的教育功效,使之融为一个整体,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学校的墙体文化,以“红色教育”和“德育”为主,既要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要红色教育润物无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之中,红色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精神世界,指引学生积极地面对当前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在进行红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冯苏婉, 齐慧茹, & 费杉杉. (2020). 互联网+背景下面向小学生的淮海战役红色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青年与社会(7), 25-27.
[2]曹彩琴, & 刘靖平. (2020). 运用本土红色资源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 下一代, 000(006),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