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蔡惠娜
[导读]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三大主科之一

        蔡惠娜
        广东省汕尾市实验小学   516600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处在心智还不成熟的阶段,很难对一件事物产生持久的新鲜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所以文章将就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自主探究能力展开探索,旨在提出有针对性,有效率地解决策略,帮助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一、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育重点偏颇,忽视阅读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将教育重点放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应试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材内容的教学上,并将做试卷和讲试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这样不仅给学生以错误的学习观念,还压缩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久而久之,学生没时间阅读也没兴趣阅读,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主性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内容仅限于教材,阅读范围的狭小导致学生并不能理解超出阅读范围的书籍,更不能对文章的框架进行准确的梳理和概括。在这样一种看不懂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又何谈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陈旧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材料过时,教学任务具有强制性,同时,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单一且局限。例如,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文章主题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从文章出发,又在这篇文章结束。没有知识的拓展,并不能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形成固定的,保守式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自主探究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措施
(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在语文阅读中,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现有的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产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较行之有效的有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使用电教手段等。首先,创设情境的办法。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十分好动,好奇心较强的阶段。这一特点也在阅读当中体现出来。在书目的选择上,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限制。其次巧设问题和开展竞赛的方式可以相辅相成的进行,例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固定的书目,预先并不设置问题全靠学生理解,在图书阅读完毕之后开展图书竞赛活动。与传统竞赛不同的是,在这次竞赛中,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在竞赛的过程当中,学生既锻炼了反思的能力,又锻炼了语言逻辑的组织能力,对于学生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课上课下,相辅相成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止体现在课余生活当中,课上教师有意识的培训也十分重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于阅读素材的讲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替代传统的固守的问题。

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当学生都理解一遍之后教师再进行纠正与引导。
(三)在语文阅读中需要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评估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自主学习进行评估是自主性阅读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准。对于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的评估,需要坚持评估的真实性,主体性。同时这一种自主性评估是一个过程,所以需要遵循过程性原则。教师需要保证评估呈现出一个动态的整体过程,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本质上,并且符合语文自主学习的一般规律。比较常见的教学评估有教师评估,同学评估,自我评估三种方式。并且建议评估的侧重点应该放在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前进上。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教师在确保正在进行的工作顺利进行下去的范围内,可以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正反两面的角度把握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为了这个目标,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总结,将新理念融入进课堂实践中,最终形成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风格,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和体验为重要基础的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尤其对于小学生这一比较好动的年纪,单纯地看书很容易走神。那么就可以采用读的方式,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觉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读有很多种方式,有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表演等方式。先通读,再品读。在通读的过程中,只需要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在这一过程是学生熟练掌握这篇文章的过程。接下来,在品读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深刻地理解课文。品读的过程可以比较慢,时间可以比较长,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回味和把握这篇文章。
(五)读写结合
        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可以对该篇文章进行仿写或者续写,要求教师不可再续写或仿写之前给出例子,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续写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不同,会导致续写的故事情节也不相同。这也正体现了,学生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仿写过程当中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技巧,对于文章作者的手法和构思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种仿写和续写的方式将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阅读其他课外读物。
四、结语
        阅读作为人生学习道路上的第一个关口,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基本途径。小学生作为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启蒙时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才能为以后的语文学习甚至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小学生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只对语文学科有所帮助,更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希望教师通过对学生这项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人格,为祖国培养新生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瑞林.语文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237.
[2]桑贾俊.小学语文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179.
[3]马志俊.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