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双师服务模式述评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潘芸蕾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发展动力已从供给驱动转为消费驱动

        潘芸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87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发展动力已从供给驱动转为消费驱动,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更加注重优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获得。“双师”作为一种解决基础阶段教育不公平,缓解基础教育不均衡的解决方法,逐渐受到社会的肯定。如今双师服务模式众多,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基础教育阶段双师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几种典型的双师服务模式,并就其优点、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作综合性评述,为之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字】双师教育;双师;基础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规模化、标准化的传统教育服务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所期待的灵活、多样、开放、优质、终身、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消费者对于人人享有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名为“双师”的服务模式出现在基础教育中,为破解我国当前的教育矛盾提供了可能,是一种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方法。
        “双师”原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名词,是指职业教育对高校老师的一种培养要求,提倡职业院校教师既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还应具备胜任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 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第一次把“双师”概念引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是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于2013 年和人大附中和国家基础教育联盟合作,采用录播给与材料包的形式,正式实践了“双师课堂”[ 汪时冲,方海光,张鸽,马涛.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新型“双师课堂”研究——兼论“人机协同”教学设计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02):25-32.]。本研究中定义的“双师”是:政府、学校、企业、慈善基金会等多种角色参与的,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通过改变师资配置,让学生能获得两位及以上的教师的教学服务,使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的一种教学服务。
一、资源平台类
        资源平台类双师服务是优秀资源供给方通过网络平台,向双师项目合作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包供本地教师下载使用。前身可以追溯至农远工程,03年开始国家设计采用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中心学校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解决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汪基德,冯永华.“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2,33(02):65-73.
]但与农远工程不同的是,农远工程只是把优质教育资源录成光盘变成电子资源,教师无法根据实际教学场景进行修改。且提供优质资源的教科研人员、优秀教师、技术人员与中西部地区的一线教师没有交流沟通,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相互配合的特点,而资源平台类双师服务可以让薄弱学校的教师修改资源包,且定时组织优质师资力量和薄弱学校教师共同教研、磨课,使优秀教师和本地教师之间有合作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所看到的是经过本地教师修改过的适合学生的优质师资录制的微课或是制作的课件。该类型的服务属于间接型的双师,学生是通过课件、微课视频享受到多位教师的教学成果,所以该类型又可称之为录播型双师。

(图1:资源平台类双师服务模型)
二、直播课堂类
        直播是远程教育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直播课堂类的双师服务让优秀教师进行授课教学,本地教师课上辅助优秀教师教学,如维持纪律,记录远端学生的问题并通过直播进行反馈等。由于地区之间学生存在巨大的素质差异,所以需要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课前共同备课,课上相互配合,保持积极的交流沟通,实现两个异地班级的同步教学。最初直播课堂依赖于有线网络和台式电脑,灵活性不高,直播的时间和空间受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课堂借助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直播。因为技术是推动该类双师服务模式发展的最大动力,所以新型直播课堂类双师服务最早被教育企业所应用、发展、流行,再在公立学校里推广使用,于2018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双师教室布局数量达到5000+,增速超过100%,直播课堂类双师服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8年中国K12双师课堂研究报告]

(图2:直播课堂类双师服务模型)
三、校外辅导类
        校外辅导类双师服务中,没有优质主讲教师、本地教师之分,二者均负责讲授知识点,不同的是一个负责在校期间进行讲授,此时的讲授面向班级所有同学,为规模化教学,且并不能保证是优质师资;一个负责在校外进行讲授,此时的讲授面向提出教育需求的个体,为个性化教学,且为优质师资提供服务。

(图3:校外辅导类双师服务模型)
四、辅助教学类
        在远程学习中,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远程学习者将面临比面授学习者更多的困难,因而,远程教育需要在线辅导教师这一角色,对学习者的教学困难提供教学支持和指导,从而促进远程学习者顺利完成网络学习[ 冯晓英.在线辅导的策略:辅导教师教学维度的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40-45.
]。辅助型双师服务包括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助教,两者相互配合,主讲教师主要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讲解课程内容,助教老师在课上负责与主讲老师配合开展教学及互动,观察并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并维持课堂秩序,在课后负责答疑、批改作业、讲解习题及与家长沟通等服务工作。学生仍需到教室观看视频上课,课上通过答题器等设备与主讲老师进行互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属于助教的部分工作机械、重复性工作已渐渐被AI机器人所取代,利用自适应系统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并将数据反馈给主讲教师,一方面可以让主讲教师减负,其次可以让主讲教师的讲授更具有针对性。

(图4:辅助教学类双师服务模型)
五、基础阶段双师教育发展趋势
        双师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造成的教育不公现象,让教育变得个性化不是双师服务的主要属性,所以基础教育阶段的双师服务在教育落后、经济不发达地区广为流行,是一种“解决温饱”的服务,而在教育质量高、经济发达的地区消费者并不买账,更倾向于能带来个性化教育的面授服务。所以双师教育的未来总体方向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结合,走向既优质又个性的发展道路,让人人都能象有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2]汪时冲,方海光,张鸽,马涛.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新型“双师课堂”研究——兼论“人机协同”教学设计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02):25-32.
[3]汪基德,冯永华.“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2,33(02):65-73.
[4]2018年中国K12双师课堂研究报告
[5]冯晓英.在线辅导的策略:辅导教师教学维度的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40-45.
[6]陈玲,余胜泉,杨丹.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双师服务”实施路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7):2-8.
[7]余胜泉,王琦.“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4):14-22+29.
[8]余胜泉,李晓庆.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7:5-12.
[9]逯行,李芒,贾楠,李彩铃.全网络空间在线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现——以北京四中网校在线翻转课堂试验为例[J].数字教育,2016,202:7-16.
[10]李爽,王磊,白滨.基于卫星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评价研究——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04:86-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