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金玲娥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金玲娥
        黄岩区滨江小学(浙江省 台州市 31802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能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教师而言,能减轻一定的教学压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就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谈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同行教师教学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教育理念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人类生活为背景撰写的学科,小学生因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走私或者对于问题无法深入理解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积极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是前提,善于立足学生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是重点。因为只有从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对某一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判断,继而开展更加高效、愉悦的课堂教学,实现幸福课堂构建的同时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所以在日后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加强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合理科学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旨在通过生活教育理念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更深层次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少,其心理与生理都处于不稳定时期,如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小学生就会做出一些与课堂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情,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与进度。如若教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还会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如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合理科学应用其中,通过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降低枯燥法治知识的理解,最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会尊重”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尊重自我的表现与尊重他人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我便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则短视频,主要内容是某女孩因学习不好而自卑不愿意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的故事。通过放映这一短视频,我让学生们思考:“故事中的女孩是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自我的?说说自己的想法。”由于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大部分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如有的学生这样说:“故事中的女孩看清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的学习成绩也不还很好,但我能写一手好字。”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自己要学会尊重自己,只有自己先尊重自己,别人才能尊重你。”通过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探索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所收获,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自己的能力,实现一举双赢。
        二、加大生活化案例解读,加深知识理解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旨在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多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导致小学生并不能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更无法让学生将课上所学合理科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生活幸福指数。那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我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案例的解答,这样一方面能引领学生积极探索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能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我在引出新课后为学生出示了一则真实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一个小男孩去上学的路上独自过马路,一辆汽车闯红灯把小男孩撞倒在地,还好只是擦伤没有造成重大事故。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样做?”这一案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非常贴近的,这一故事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探讨。如有的学生这样说:“过马路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还有的学生说:“司机叔叔是要付全责的,需要带小男孩去医院检查一下。”通过学生之间的发言,学生们对“生活中的法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提高实践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如果是主战场的话,那么课外作业就是分战场。课后作业设计的科学与否,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提升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摒弃以往题海战术之作业方式,尝试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这样既能提升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度,还能良好起到的巩固成效。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代的文明发祥地,树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那么,在作业布置上,我便创新了设计理念,让学生回到家之后利用网络搜集有一些有关古代文明遗产的相关知识,并与家人分享自身的看法,等第二天上课大家再共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能力,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勇气,养成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由此,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也是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轻松、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高效、充满活力课堂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立足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上几点展开的具体阐述,期望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金权.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8,(96):129.
        [2]满小静. 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9,(19):75.
        [3]吴静.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 天津教育,2020,(10):52-53.
        [4]孙春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途径刍论[J].成才之路,2020(35):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