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建鸣
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杭州市萧山区 3112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负面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也难以避免,如果不加以良好引导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失衡,此时就要通过心理健康课改善小学生的心理。游戏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法,有利于小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地表达心理诉求,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游戏教学带来的价值展开分析,并提出实际应用。
关键词:游戏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国内教育改革促使素质教育成了我国中小学一大重点教学理念,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思想层面的良性转变有重要意义,给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纵观我国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便可发现,容易受到地域经济带来的影响,同时各个地区在教育资源上也有很大的偏差,很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重视,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同时师资力量过于单薄,与家长层面的交流有限等问题,制约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发挥课堂作用,讲授青春期常识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班会、心理健康课等机会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的常识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度过这一关键时期。青春期常识知识应在五年级下学期进行讲授。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小学生会在五年级左右出现第二性特征。学生因没有青春期常识而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不安焦虑的行为,有的学生因缺乏常识,会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某种疾病,而有些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怯懦,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基于种种表现,教师应利用心理健康课和班会向学生讲解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表现,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对男生、女生分别上课,通过展示青春期常识的课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是长大的正常现象,帮助学生和平度过青春尴尬时期。
2壮大心理教育师资队伍
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心理健康师资团队,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作为学校要重视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开展定期的教师培训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的理论素养。教师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解决,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遏制在萌芽中。教师也要学习新的育人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教师施教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学校也要鼓励教师进行学习和充电,扩宽教师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教育经验,不断壮大心理教师的队伍。此外,教师也要善于钻研理论知识,创新教育实践方法,提高心理健康的实际效果。
3厘清游戏内涵,践行因材施教
现阶段,游戏教学法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已经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应用之前,教师必须要对游戏的内涵有明确的了解,即“形象性”、“逼真性”及“活动性”等三个方面,只有明确游戏内涵之后才能够更好的践行因材施教。例如,所谓的“形象性”,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游戏需要通过语言和动作使得游戏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在针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展开心理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转瓢”游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三、五名学生围着一只瓢坐下,然后让一个人将瓢转起来,而其他的学生则需要唱出歌谣,一直唱到瓢停下来指向谁,哪个同学就需要表演唱歌跳舞。在这样的游戏当中,教师使用歌谣来配合游戏的开展,会让游戏活动变的更加形象,具有真实感,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使得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加喜欢上这门课程,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向的性格特点,积极参与到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当中来。由此可见,教师在厘清游戏内涵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学习益智类游戏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学习益智类游戏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品质,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回答问题要举手、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作业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探究能力、喜爱阅读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增强想象力、思维创造力等。
在三年级《记忆王国寻宝》一课中可安排游戏“联想”,给出14个词语,学生在1分钟之内记忆。学生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联想,将这14个词语组合成一幅图片、一篇文章,从而学到提高记忆的方法。
5优化设计内容,落实重点突出
为了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游戏,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游戏,游戏的设计包括游戏的名字、规则和要求等等,将这些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目的和教学环境等进行优化。以游戏的规则为例,如果规则过于晦涩难懂,那么学生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的,因而教师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必须要让小学生能够简单易懂,在听懂之后可以进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的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心里健康教育课“说说我自己”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如采用“印指纹”作为本节课的导课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六人为一个小组,然后指导每个学生使用右手大拇指在活动纸上印上指纹,再让学生在小组之内进行观察和比较,接下来再让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不同小组之间的观察比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发现,每个同学的指纹都是不同的,从而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见,一个心理游戏的设计必须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够实现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6集中教育与个人辅导相结合
将新的理念应用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确保有效预防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道德、思想教育,结合小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内容要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理论用学生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讲述出来,让学生乐于接受,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矫正,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等。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快,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小学教师对于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德育人,将社会价值和学生成长梦想有机结合,为学生做好榜样和表率作用。对于一些个别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需求,采取个人辅导的方法,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7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个别高年级学生会出现早恋、沉迷网络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基于此,学校和家长应积极配合,帮助学生步入学习正轨。高年级学生在青春期会出现成人心理特征的萌芽,常常会形成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与教师父母缺乏沟通,产生代沟。因此家长应该与学校密切配合,在尊重孩子隐私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班级微信群等形式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学生和平交流,和教师及时沟通。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为应对这一现状,很多的学校都开展了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了游戏方式,不仅使整个过程充满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兴趣,更加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不断尝试将游戏辅导如何更加恰当地运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游戏辅导技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3):22-23.
[2]程梅.如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游戏辅导[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94.
[3]章本荣.试探小学生的游戏辅导[J].上海教育科研,1995(11).
[4]何飞,方双虎.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19(01).
[5]李慧慧.当前中小学师生冲突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这篇文章,只有第4点讲到了游戏教学,请再加3点专业的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