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美艳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充分挖掘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扩展
           
        美艳
        南平剑津中学 353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充分挖掘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扩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认识到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拓展课外阅读、结合实践等措施,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策略研究
        一、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条件
        语文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尝试理解他人,要想有效地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教师自身就要尽量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结合文学作品来达成很好的双向互动。很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这里所说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是语文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侧重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言价值之所在。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内涵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底蕴。无论是教材中的课文还是课外的文学名著,无不凝聚着我国的优秀文化。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增强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意识。
        (四)人文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阶段的审美能力主要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鉴赏力以及判断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的有关真善美的题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批判其中的丑恶、虚假,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将人文观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以解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为基础的长期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是语文学科培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起点,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是打开学生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是准确分析语文思维,教师通过详细解析课文背景和情感,帮助学生挖掘并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还可以通过这种有深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更加深入,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马说》一课时,教师要注重解题方法的构成,在向学生详细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处理好字词读音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内容,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带入文章的中心思想,充分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主要观点。文言文由于时代背景与作者写作角度的不同又能分为多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层次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构建独立的语文学习体系。
        (二)灵活应用教学资源来营造人文氛围
        现代教育需要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当优化课堂结构,适当地划分时间,灵活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场景及人文素养环境的构建,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还能让学生接受精神陶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新授内容;还可以组织表演活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演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课文本身就是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教师在讲解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人物的理解和想象,将故事表演出来,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刻地理解,发现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意义。教师还可以深入语文教材,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汉语言的震撼,切身感悟文章的百转千回和人物的曲折经历,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人生道理。一篇好的作品,每个字都是经典,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认真体会。
        (三)阅读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素养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课文当中包含着大量的科学理性内涵和丰富的人文关怀,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品位、个性及科学素养。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深刻地体验文章的情感,进而服务于现实生活,使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教材的内容再全面、再优质,毕竟也是有限的,语文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长期积累,需要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补充。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古今著作中包含了先贤哲人的处世智慧,外国名著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异域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能够增长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随着身心发育的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个体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光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高效。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作业。
        例如,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学生可以自己利用网络进行采访,也可以几人一组到开展户外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要与人交流探讨,甚至是陌生人,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对调查结果的分类汇总能够体现学生的归纳整合资源、提取中心思想和关键点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促进作用。
        (五)组织语文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有力途径,学生长时间重复着“上课听讲,下课作业”的生活难免感到疲惫而导致学习情绪低落,这也是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的原因之一,除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是调剂紧张学习心情的方法。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时组织一些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一个月或半个学期开展一次成语大赛,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团体赛,学生要轮流参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准备比赛期间会有意识地学习成语和用法,积累了文学素材,并且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了解了成语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对汉语言文学更加热爱,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而然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人文性质,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和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眼光,增强爱国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实学生的世界观和内在素养。本文从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出发,尝试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郑华.初中语文教学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J].学周刊,2020(36):137-138.
        [2]王丽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64.
        [3]李春丽.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5):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