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程志伟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化在受人忽视之后又一次成为焦点。

        程志伟
        东营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化在受人忽视之后又一次成为焦点。伴随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将古诗词渗透进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完成传承的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效率低下、方式刻板、学生兴趣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现存的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专业知识,试图提出创新性的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与突围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源泉。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有了重大突破和进步,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然而在全民掀起国学热潮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才有机会合理地解决问题,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各位语文教学者的不断努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有了较大进步和提升。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仍存在问题与困境。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1.教学效率低下,效果甚微
        高中古诗词内容在课本中呈现分撒化的模式,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有效地关联,将会致使学生无法形成体系化的古诗词思维,仅仅针对单篇古诗词进行理解,不能有效地形成知识框架,从而影响学生自主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效果甚微。并且教师盲目补充课外古诗词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也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教学方式刻板,学生不易接受
        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讲授时不能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仍固守以背诵为教学目的的过时的方式,并且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庞大的学习任务无从下手,产生茫然的情绪。
3.学生兴趣度不高,主动性不足
        古诗词教学中阅读和理解障碍是一大困境,部分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致使学生失去兴趣。另外,古诗词的魅力在于文字背后深刻的思想感情和意蕴,部分教师仅进行字面的解释,不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兴趣不足。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突破
        以上三个教学困境是高中语文教学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坚持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实际例证,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重视课前导入对激发兴趣的重要性
        课前导入的目的是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更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主题的理解。

教师要注重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前导入,例如故事导入法、创设情景法等,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推进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实施。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三《琵琶行》一课时,可以在课前播放《经典永流传》中对这首诗的演唱视频。动听的旋律不仅能够让学生消除困意,提高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更快地进入课堂主题。
2.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适当让学生参与进古诗词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主动接受知识点,还有助于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可以要求学生分段进行课堂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查阅不熟悉的字词意义,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比起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这种形式将增添许多趣味。
3.构建系统化的古诗词教学体系
        由于古诗词的知识点琐碎且分散在教材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古诗词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古诗词进行拓展延伸,对诗人生平、创作背景或词牌名等知识点进行系统联合,并搭配举例说明,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五《陈情表》这一课时,可以结合之前初中《出师表》的内容,对“表”这个文体进行详细地介绍和补充。两篇文章对照教学,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4.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深入思考
        古诗词学习不仅需要教师上课引导,还需要学生进行课下积累,因此督促学生课后深入思考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单写下自己对于某篇古诗词的感受,并整理精华知识点,鼓励学生主动与自己交流和探讨。另外教师也应该进行总结,记录下本堂课的优点与不足。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这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课上对苏轼生平经历的介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如果是自己遭遇像苏轼一样的坎坷将会如何处理。以此更深刻地将苏轼的经历与豁达乐观的性格进行联系,从而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的性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即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效率低下、方式刻板、学生兴趣度不足的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对应的措施,这些问题有机会得到解决,实现困境突破。因此,教师应当时刻发挥创新思维,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现存的困境,结合专业知识,试图提出创新性的有效解决方案,以期对各位读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陈胡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刍议 [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
[2]郭宏雪.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突围[J].名作欣赏,2020(14):84-85.
[3]张孔义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