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董汝平
[导读] 在时代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的过程中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也不断提升

        董汝平
        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塘官小学   贵州省安顺市  561004
        
        摘要:在时代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的过程中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也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目标。“传统文化进课堂”是德育的主要体现和重要环节。以小学语文为例,语文阅读资源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这些内容与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可以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阅读教学当中,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阅读教学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自己的民族,还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将中华民族的哲学精神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项助力于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1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年历史的发展所形成的优秀文化思想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动力,而现在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许多学生更倾向于学习外来文化,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无疑是一种冲击。而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最方便的途径,因此,老师要将两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并使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最适合的环节,在对传统文化学习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使学生得到进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
        2.1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语文教师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过于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带来的教育价值,语文教学缺少灵魂方面的支撑,就不能让小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2教学的方法不科学
        通过分析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不难看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单一,部分教师仅仅为学生讲授教材当中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未能注重教学的延伸,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理想,致使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较少,缺乏自主探究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未能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3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3.1注重文化拓展,做好阅读资源引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内教学,还在于课外阅读引申工作,教师在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可以从阅读本身出发鼓励学生进一步补充课外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文化拓展和阅读资料的引申,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3.2全面进行汉字讲解,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内容,而且也是小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现如今,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方面,识字认字能力是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指标。为了使学生更高效地实现对汉字的理解与积累,教师在教学时需将汉字在形、音、义等方面的特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相融合,帮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并提高理解的深度。同时,在丰富的汉字学习资源的引导下,学生对汉字学习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
        3.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日常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悟之外,还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行进行资料查找,以及自行进行文学作品感悟的方式,来进行自身文学素养的积淀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学习能力的突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为了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突破,教师可以尝试,通过阅读教学为媒介来帮助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自行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揣摩以及
        课外延伸拓展知识的阅读
        3.4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思路进行不断的革新,并将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实现对传统文化魅力的体会。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对优秀的经典作品进行阅读,拓展其视野。在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分享,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更全面地对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认知。其次,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节目,这样,就可以实现在观看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文化内容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参与传统知识问答、灯谜大会、诗歌朗诵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影响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对传统文化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能够自觉地实现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继承和发扬。
        3.5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作品
        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不是很多,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时间充实学生是需要语文老师面对的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我国优秀的名篇著作,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可以在名著中学习到名人的精神,在阅读历史名著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历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学生的个人情操和审美意趣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让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更好的引导和锻炼,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守勤.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06):72-73.
        [2]陈百武.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的情感建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5):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