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何韵华
[导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德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模块
        何韵华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德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模块,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还有助于小学授课体系的完善,是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提升小学阶段教育成效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阶段;问题;措施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使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同时也能促进小学授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但在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德育教育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深入探究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保障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
        一、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有待提升,有的教师不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而且德育教育的方式也以讲授方法为主,一味的灌输德育内容,不仅难以被学生接受,而且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再加之部分教师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未能认真准备德育素材,也未能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之中,这必将会给德育教育的成效带来不利影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常更加注重生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存在着不重视德育教育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学校中为能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同时对教师的德育教育成效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甚至不会将德育教育作为评价标准。这样一来,使得部分教师更加不注重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和认真的态度,认为德育教育无论结果怎样,自身都不会得到奖励和受到惩罚,进而缺乏开展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二)家庭与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与社会同样应承担起小学生的德育责任。对于家庭而言,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对子女的德育教育则缺乏关注,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反对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认为这会分散教师以及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家庭必将难以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认为只要成绩好便是好孩子,成绩差则一定是坏孩子,根本不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在平时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甚至过分溺爱子女,尽一切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导致学生最终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并且不懂得感恩,道德品质不高等。除了家庭之外,社会也会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社会的发展,极大的提升了我国的国家地位,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会对德育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得很多学生沉迷游戏,有的学生还会沉迷与短视频APP等,有的短视频为了博人们的眼球,其内容不仅比较低俗,而且充满恶趣味,这些都会对学生有效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对于学校而言,既要做到智育工作,也要重视德育。要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并根据德育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既要注重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也可以开设德育课程,形成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要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同时提升教师推动德育工作的积极性。要明确教师的德育职责,帮助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高素质的专业德育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充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成立德育教育工作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按学期制定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和计划,同时负责对德育教育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德育教育的成效进行考核,全面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德育氛围。通过校园环境对小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其随时都能接受到德育文化的熏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德育的渗透,如开展德育游戏“母爱接力赛”,让学生在腹中塞入衣物模拟母亲怀孕的状态,然后演唱反应母爱的歌曲,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母爱的伟大,并树立“感恩”意识。
        (二)创新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总结改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小学生的粪便能力不强,难以辨别社会中的现象与身边的信息,教师应通过德育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让学生能够判断出哪些思想与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错在哪里。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化的音乐活动项目,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竞争的良好精神品质。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思想认识,这便需要德育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内容,这是确保德育成效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德育的内容还应包括法律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会做出一些逾越法律的行为,给自身以及他人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将法律内容纳入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之中非常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既能保障学生不会越过法律红线,也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对于德育方法上的创新而言,目的是为了转变传统单一的德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手段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读不交友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开阔的心胸与积极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在校园中开展德育讲座活动,向学生普及德育知识。学校可以邀请成功人士到校进行讲座,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战胜挫折而取得成功的经历等,这些内容既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在心目中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由带队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对,利用假期开展公益性活动,比如到社区打扫卫生等,将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成效的有效措施。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亲自文艺表演或者亲自运动会等,让家长参与到这些活动之中,既能增进亲自关系,也能使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之中,进而促进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结束语: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德才兼备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确保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社会、家庭和学习共同作出努力,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宁.高庆才. 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9,(19):29-30.
        [2]夏楠.王丽娟. 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3-54.
        [3]杨玲,陈树发. 网络时代小学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昌县小学为例[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02):124-130.
        [4]郭倩如. 茶韵满园,以茶润德——茶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19,41(07):266.
        [5]吴静娟.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构建分析[J]. 考试周刊,2020,(81):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