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世钟
湖南省临湘市第二中学 414314
摘要: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课程教学逐渐迎来全新的局面。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积极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强化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有效分析,深入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强调高度重视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形成,现阶段,多数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不予重视,严重的开始抵抗体育课,追其根源是即将迎来高考,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延续着传统固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沉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同时部分学校缺乏一定的场地条件,对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本文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深入探究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体育课程教学强调训练,完全忽视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单单是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同时需要对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给予关注。体育课程教学必须对学生个人的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做到兼顾,除了平时教学训练以外,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在某个阶段的变化,例如,考试前后时间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保持的稳定程度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察觉问题,必须立即与班主任展开有效沟通,和班主任一起实时关注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这一情况是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高中阶段的体育课通常将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前半节课堂教学时间讲解完,后半节课主要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教师往往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之后,不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跟进,进而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势必也难以对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做到兼顾。
(2)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
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过程中,最为关键且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体育运行锻炼,体育运动项目的深入探究与落实是促进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在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中,选择哪种体育项目,怎样科学的规制课堂教学时间,是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深入研究的关键方向。
目前,我国体育课程的训练项目逐渐呈现出成熟的发展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规模,部分项目甚至拥有了一定的标准水平,但是对体育运动项目展开的管理工作还停留于滞后的水平状态,有些地区的学校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安排和布局上无法有效融合具体情况,并未考虑和结合当地具体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难以通过体育项目体会到乐趣。所以,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的固化模式。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创新策略
(1)烘托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烘托课堂教学氛围,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新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大纲,为学生构建充满趣味性、和谐的体育课堂,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方针,为广大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以此促进学生对运动训练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例如,在针对“篮球”展开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开展“传球游戏”,组织学生自由分组,每组成员控制在四人,鼓励学生与本组其他成员进行篮球的双方传递。让学生通过传球游戏习得转球技巧,进而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思想。
(2)促进学生深入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大部分高中生对于体育锻炼存在严重的忽视态度,关键原因在于对体育锻炼缺乏明确的认知,不清楚体育运动锻炼所具备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必须大力宣传体育锻炼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彻底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提高重视程度。当学生清晰的认识到体育锻炼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后,则能够对体育课程教学提高参与积极性,并产生体育锻炼的强烈热情,进而强化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以及质量,为其他文化课程知识的积累和身体素质的强化鉴定基础。促进学生清晰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鉴定基础。例如,教师在针对“篮球”知识内容展开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篮球的一系列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参与度。如,通过运球动作的有效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准确掌控篮球,让学生身体逐渐具备灵活度,同时运球能够锻炼学生的耐力,强化身体素质,为应战高考鉴定坚固基础。
结语
体育课程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目前正在迈进一个全新局面的发展阶段。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所具备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君.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临洮县三所高中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154-155.
[2]李慧子.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学生态度的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7(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