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一一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思维单元”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陈春香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其创新、

        陈春香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七实验小学     362121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其创新、可迁移的思维技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全面发展,其核心在于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思维单元为案例,深入研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阶思维能力;思维训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其在实践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但缺乏实践,或者在实践中涉足的层面较浅。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轻松情境放开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其开端是要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状态,对课堂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和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融入课堂中,对课堂产生兴趣;其次,要充分打破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体会,采用生态课堂、角色互换、模拟课内人物等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考,主动问问题,而且要让学生消除顾虑,不要因为自己回答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而产生压力;其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课堂的重视程度。
        例如,在教学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自相矛盾》时,学生对于这个寓言故事十分熟悉,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孩子们先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故事,接着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学生学习中的压力就小了,思维就更开放、活跃了。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做马匹的道具,在教学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过程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直观地展示赛马的过程,边展示边表述,孩子们在轻松的情境中玩玩说说,一下子就理解了赛马的过程。
        二、培养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思维
        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师在讲完一篇阅读课文时,学生基本上都是点头,但在实际的阅读题目练习或者检验过程中就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他进行深入思考了。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培养学生们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材料里面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另外,要善于培养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问题。让同学认识到即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其他同学都能理解的,是自己的想法出现错误,但也值得鼓励和表扬,因为这样让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学习到了其他知识,同时也发现自己思考问题过程中的不足。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如“田忌为什么会赢齐威王?”、“田忌的马还有哪些出场的顺序?如果变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会有几种结果?”、“如果齐威王与田忌再第二次比赛,你有什么办法让齐威王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让孩子把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思维的过程可视化,让思维更清晰化。各自画出的思维导图后,引导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与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和优点,并且不断反思自己在总结中的不足,发现文章的主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两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问题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思维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通过拓展性阅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语文学习的拓展性阅读有利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的,思维的培养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发散性思考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思考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生活,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自相矛盾的现象或哪些人做的什么事也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学生通过反思与观照生活,不仅理解了寓言的寓意,也进一步发展了思维。在教学《跳水》时,引导学生讨论船长命令儿子跳水的可行性思维过程后,可以布置学生思考:在现代生活中,救孩子还有哪些方式,这些方式的可行性与直接跳水的可行性,谁优谁劣?立足课本,链接生活,孩子的思考更具有可触摸的真实性与指导生活的可行性。这样的思考,是孩子乐于并善于做到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次一次的分析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
        其次,语文教学在课内,运用实践在课外,教师要善于延续课堂教学生命力,立足课内教学文本,加强课外同文本、同题材内容的阅读链接,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和感悟能力去解读课外材料。如,在学完《自相矛盾》后,可推荐阅读《杨氏之子》、《曹冲称象》等文章,让学生阅读,画出思维导图,课后交流其思考的过程,从而拓宽思维认知层面。                
        四、结束语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品质。我们要善于通过营造宽松的环境、点燃发问的意识、适当的拓展延伸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宋小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