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第四小学 524444
【摘要】爱分许多种,有父母之爱、教育之爱和爱情之爱等等,其中,教育之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具体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爱的教育,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都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比较贫穷、学习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现象,久而久之便成了学困生。面对学困生,教师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一、培养学困生健康的心理
学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家庭和老师的教育。想要解决当前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一是要提高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能使他们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学习知识。二是教师要鼓励学困生,让他们明白没有天生的聪明和蠢笨,要增强他们的自信意识,让他们能够刻苦学习,树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三是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如运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四是教师要让学困生学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五是让学困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准确找出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不断的激励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会自我调控,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六是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持之以恒学习,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
环境能够影响人,好的环境能够让人得到好的熏陶。因此,小学教师要为学困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困生能够在优越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不负家长和教师的期望。
2.1坚定学困生学习信心
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取得反向的后果。首先,教师要尊重学困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增强学习自信心;其次,教师要从正面去鼓励学困生,让学困生在被认可的情况下坚定学习的信心,更好的去学习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2让学困生敢于自我表现
每个人身上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优点,学困生也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教师要鼓励学困生走向台前,在台上展现自己的优势。这样,学困生受到激励后便更能增强自信心,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大大的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小学教师还可以让学困生相互之间进行合作,让每个学困生不仅彼此帮助,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信任,让他们更快的摆脱学习带来的自卑感,进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
2.3家校结合,共抓同管
小学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面对学困生都要保持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从学习和生活的困惑中走出来,并有信心去学习知识。此外,教师要密切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开展家访、电访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从家长会、家访和电访活动中深入了解学困生在家的情况,做到家校结合,共抓同管做好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困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从而更好的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指导学困生要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动手、记忆等方法科学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教师要鼓励学困生确立学习目标,并在班中开展“优困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学困生和优秀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三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思想教育,解决心理问题。四是教师要用温和诚恳的态度去指出学困生的不足之处,并教会学困生怎样去克服,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增加一份独特的自信心。
结束语:对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要共同管教。在学校中,小学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去观察班中的学困生所面临的困难,并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中要充分了解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增加他们学习自信心,使学困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基于农村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多样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7):61-62.
[2]吴晋荣.浅议农村小学生习作辅导与讲评的策略[J].家长,2021(09):155-156.
[3]张亚娣.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上),2016(02):28-29.